与前两次来清溪风和日丽的天气不同,这一次,清溪用细软的春雨欢迎我。
路上,我嗅到了春雨的味道,甜滋滋的,带着泥土的芬芳。春雨是上天对大地所有生命的抚慰,是液态的阳光,对每一样生命都是公允的。我觉得身上沾了些雨滴,便是承接了这种普惠苍生的大爱。
清溪地处湖南益阳,是一个因文学而兴的村庄。这里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故乡,也是他创作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背景地。十几年前,清溪与周边的村庄大同小异,房屋色调单一,乡路泥泞难行,年轻人大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缺少了年轻人,村庄便活力不足,田畴间忙碌的往往是些老年人。最近几年,不甘沉寂的清溪村找到了一条靠文学赋能乡村发展的振兴之路,他们修葺了周立波故居,争取中国作协支持建起了二十几家作家书屋,发展起民宿、观光、擂茶等文旅产业,村庄活力日增,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游客纷至沓来,一个山清水秀、书香浓郁、人气熙攘的清溪呈现在世人面前,周立波先生对清溪的期许已然变成现实。
三年前盛夏的一日,我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文学周活动第一次到清溪,美丽的清溪让我印象深刻。田野瓜果飘香,山峦青翠如洗,乡路尘土不扬。记得周立波故居前是一片荷塘,里面的荷花开得相当阔绰,我惊诧荷花原来可以开得如此肥硕,觉得这里就是一个地肥水美的桃花源。与几位村民交谈后,我方觉得桃花源的比喻不够贴切,因为清溪开放、时尚,与桃花源的封闭不可同日而语。村民们很感谢周立波,说他们能有现在的生活是借了周先生的光,是借了《山乡巨变》的光。我相信村民所言不虚,的确,清溪村能有这么大的变化,的确是周立波先生用心、用情、用爱书写家乡的结果,半个世纪前,作家的笔已经描绘出了清溪发展的蓝图。文学一旦发力能量不可小觑,它不但可以刷新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能催生无穷的精神动力。
在周立波故居里,一幅黑白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周立波参加农村生产劳动的照片,从作家的朴实自然的神情里,我看出了他对家乡那种情感的投入,照片里的作家与当年的柳青一样,看上去就是一个朴素的农民。当时我就想,立波先生用一支笔改变了家乡,作为后辈的我为什么不能为家乡写点什么呢?新时代以来,家乡无论环境、产业,还是人们的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把这些变革描绘出来,不就是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吗?于是我给自己出了一道必答题,向周立波先生学习,书写家乡变迁历程。我要写的是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北大荒,这是我的第二故乡。那片黑土地积淀的故事极为深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尽管我写了《北地》《北障》《北爱》三部长篇来向北大荒致敬,但总觉得还有许多话要说,这便有了创作《草木志》的构想。可以说,《草木志》的创作灵感来自清溪。
去年9月22日,跟随中国作协多民族作家采风团再到清溪,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看着清溪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一种紧迫感如同上紧的发条顶在后腰。我对自己说:去年你可是在这里许下了诺言,如果在立波先生故居里打了诳语,意味着什么你可要想清楚。第二次来清溪,我没有去欣赏美景,而是在立波书屋静静地坐了许久,与书屋主人攀谈了好一会儿。我在思考《草木志》中那条断掉的驿路该以什么方式来连接,东北山乡与江南山乡变化的区别在哪里。
与周立波先生创作《山乡巨变》的全景扫描不同,我的《草木志》是从植物切入,每一种植物都对应一个乡村中的人物,力求打通人与植物的精神关联。之所以这么考虑,有传统文化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论影响,也有对当下城乡如何差异发展,文化、生态如何传承的诸多思考。我想,乡村振兴不仅是百业兴旺、经济繁荣的振兴,更应该是传承不断,生态宜人、人气饱满的振兴,不能用简单的城市化来框定乡村发展,因为城市乡村各有各的功能,两者既相辅相成又不可相互取代。
今年三月,我的《草木志》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联合出版,位于清溪的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举办了首发式。当我走进清溪民宿·书香1号的时候,我的心依然有些忐忑。这次我是来交答卷的,三年前的必答题达成度怎样?需要阅卷人来评判。珍藏馆的曹孟良馆长告诉我,在珍藏馆举办新书首发式我是第一人,而发布的报告厅也是第一次启用,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是感动,清溪不仅用一场春雨来为我洗尘,而且用“两个第一次”来推介《草木志》,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报告厅里坐满了读者,我发现读者中有几位小学生,他们是通过网上报名来参加的,这让我感到了一份鼓舞,孩子们喜欢文学,文学才有未来。在正式发布前我和观众做了交流,我看到台下每一位读者的目光都那么真诚而热切,没有人看手机,没有人交头接耳,每个人都听得专注而投入。我心中感慨,清溪的读者是最好的读者,他们对文学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而纯粹的。有观众提问,作为爱好文学的小学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热爱文学,我回答说老师是最好的示范,很多小学生的爱好受到老师影响,小学生能遇到一个热爱文学的老师是件幸事。我这样说当然有自己的理由,因为我就是受小学老师影响而热爱上文学的。
因为匆忙,这次到清溪我停留的时间很短,没能到立波书屋与书屋主人聊聊,也没能到立波故居去拜谒参观,我想,留下点遗憾不是坏事,至少为我第四次来清溪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