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画艺术渊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经典纷呈。当代中国画家面临的课题或任务,一方面是如何继承好传统,特别是对中国画艺术中的精髓进行深入研究和弘扬,另一方面是如何反映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特征,形成体现时代精神风貌的艺术语言和风格。董希源在中国画的研究和创作上孜孜以求,许多年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不懈探索,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深入研习传统和展现时代精神这两个方面形成一致的目标。他的作品开门见山,让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传统与创新有机统一的风格面貌。在具体技法和形式语言的探索方面,他通过长期沉潜苦学,得以把传统山水画、花鸟画的精髓化为自己的经验,化为自己的表现力。最为重要的是,他胸怀高远的艺术理想,在我国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格局之中,坚定志向,把自己的艺术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新形势联系起来,立志用自己的画笔丹青写就时代的气象,描绘时代的精神。
中国画的时代发展不仅需要宏观的文化目标,同时也需要每一个画家在具体的实践上形成自己专攻的课题。山水画是中国人的自然观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这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的体现。在山水画中,从来就寄托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诉求,反映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之心,以及艺术家自己立定于天地之间的情怀,所以,山水画既需要状物更需要抒情。董希源的山水画就很好地在状物塑形和抒发自我情怀方面形成有机与内在的结合。
董希源的山水画作品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是在精神上向往大山大水的大境界,勇于冲刺大型山水画创作。他以古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学术方法为楷模,坚持走向自然,深入生活,广泛收集素材,同时更重要的是置身大自然中去感受体悟,把感受体悟到的具体丘壑和心灵向往的山水意境结合起来,升华为山水的精神。他笔下的大山大水内容充实,气象博大,兼具高远、深远、平远的结构,寄寓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情感,展现出澎湃的情怀。许多年来,他坚持在这样一种美学的境界上潜心求索,因此他的作品能够让人看到千山万壑气势跌宕、流泉飞瀑气韵盎然的情景,让人在这样一种大山大水的境界面前更多地体察自然山水的丰富,感悟自然生命的伟岸。
董希源山水的第二个特点是他能够很好地把青绿工细的传统和水墨写意的传统结合起来。总体而言,董希源的山水画是偏向工细一体的,在山水造型上,用足了密集的线条、细腻的笔法和多层次的色彩渲染,颇有丝丝入扣的语言特征。但是他的工细体格与传统的工笔山水画、青绿山水画又有所不同,他是在一个大的山水结构中运用细致入微的语言,特别是在笔线和用彩方面,在描绘刻画山峦峰石、松海云涛之时,把握了画面整体的气氛。这种深度细致的表达背后凸显的是他在当今画坛中独具个性的山水观。古语有云,“充实之为美”,讲的是美的境界应该是充实的、丰富的。董希源的山水画在“充实”这个层面,可以说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因此他的山水作品,能够给人以远观得其大势、近看赏其细节的这样一种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当然,他也一直注重工细与写意风格的结合,看上去没有完全的大笔大墨,但是在大的章法的布局上,如在表达峰峦叠嶂、流云飞瀑之际,把握住实与虚、密与空之间的节奏,他很好地吸收了传统写意的精髓,在工细一体中不至于陷入匠气,而更多的是把工细的语言汇为整体的韵律,抒发出写意的精神。
在山水画和花鸟画这两个领域,董希源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能够把山水和花鸟两个领域的视觉经验和语言表达融会贯通,淬炼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他的花鸟画往往尺幅很大,在经营布局上很有现代意识,注重形式结构,而且他的许多花鸟画作品有着类似于山水画的内在结构,也就是说把花鸟当作山川万物一样来看待,所以他的花鸟造型显得十分生动,色彩既富丽华美而不失清爽明澈,传达出花鸟生机勃勃的生命形态。
董希源是一个非常执着于艺术创造的艺术家,他能够把中国画的当代发展视为自己的责任,能够把中国画的时代创新作为自己的学术目标,这样他就有一种不断再出发的动力。他的笔墨经验很丰富,造型能力非常强,相信他能更多朝向单纯,不断朝向更高的精神境界迈进。
(作者系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