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阅读:
了解和认识京剧的行当,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宣传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完善自身的美学内涵与表达,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不断的突破和发展中欣欣向荣、波澜壮阔。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京剧不仅继承了古典戏曲艺术的美学原则和艺术精神,而且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类姊妹艺术特别是其他戏曲艺术的营养,逐渐丰富演化蜕变,最终形成了完善的表演体制,这里既包括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鲜明的艺术特性——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也包括传统京剧的服装、头饰、道具与舞台装置,所有这些表演手法和形式,都汇聚集中体现在京剧艺术表演体制中的核心本体——行当。
行当,也就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称谓的“脚色”,它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唐代关于“参军戏”的记载。参军戏在唐代有“参军”与“苍鹘”两个固定的脚色。迤至宋杂剧,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歌舞戏及其他种类的艺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已经将唱念做打综合运用于一身,以代言体的形式抒情达意、刻画人物、演绎故事情节,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宋代教坊中共有包括杂剧色在内的十三色,杂剧色因其内核不断吸收其他表演内容和方法,在十三色中一枝独秀。宋代杂剧通常有五个脚色,即末泥、引戏、副净、副末,以及装孤。元明时期的杂剧有副末、老生、正生、老外、大面、正旦、小旦等行。明代弋阳腔流入北京时有小生、正生、老生、二花、三花、小旦、正旦、老旦等行,及至进入京城特别是宫廷以后,逐渐吸收北京地区的语言和习俗开展唱念做表,形成了新的剧种——京腔。在“百本张”钞本《高腔戏目录》中,以剧目类型区分,有红净戏、黑净戏、贴净戏、老生戏、三髯戏、贴生戏、老旦戏、青衫戏、花衫戏之别,行当分类有了进一步的演化。1790年徽班进京时,徽戏艺人兼唱的二簧、昆曲、梆子等剧目有九门脚色。继徽班之后进京的汉调艺人所演出的西皮汉调剧目所涵盖的脚色非常齐整,分为十门。徽汉合流于北京,不仅仅是音乐声腔的融汇,也是脚色分工与表演技艺的融合再细化,渐而形成了京剧表演的行当。
京剧行当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也与艺人们在京城演艺过程中不断杂糅借鉴其他姊妹剧种艺术息息相关。直到京剧基本形成,京剧行当的确立也成为京剧形成的一个标志。通过清代北京梨园组班时须向精忠庙梨园行会和内务府报备审核的文书——报班文书可窥一斑,内中包括演职员花名册、演习剧目等。如三庆班报班文书中,将演员分为:老生行、花面行、老旦行、小生行、丑行、旦行、武行。此后,京剧行当演变为“生旦净丑”四个大类,每个大类中又有细密严谨的分支,如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旦行分为:青衣、花旦、老旦、武旦、刀马旦;净行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丑行分为:文丑、武丑。
从古典戏曲的脚色,到近现代戏曲和京剧的行当,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发展丰富。脚色,不是现代戏剧中所称谓的角色,不是指戏剧情境中的具体人物,而是戏剧人物类型的代称,与京剧所称谓的行当相同。行是类别之意,指的是戏曲艺术中演员所专门扮演的某类型角色;当,是“应工”之意,就是以最准确规范或者约定俗成且适当的表演方法承担类型化角色的舞台表演任务。所以说,京剧行当既是京剧演员在剧目中表演任务的分工,是带有一定性格色彩的分类清晰的人物形象系统,不同行当的确定,主要依据于剧中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外貌、体形)、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和人格属性(性格特点、善恶褒贬);同时,京剧行当也是京剧艺术表演技巧和表演手段的专门化、类型化、程式化系统,是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戏曲独有的、有别于世界其他表演艺术类型的、极具个性化和典型化的表演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戏曲程式化审美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
京剧行当是京剧艺术表演体制的基础,彰显了京剧艺术的美学原则。京剧演员在剧目表演中须将人物思想感情的内在特征外化,并以程式化的方式对其进行提炼和规范,使得唱念做打各类手法无不带有某种性格色彩,从而形成了不同行当表演的不同程式动作。不同的行当在人物造型、声腔运用、念白歌唱、手眼身步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鲜明的表演方法,这些方法在艺术家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被约定俗成地固定下来,日积月累,成为程式化表演的美学标准。了解和认识京剧的行当,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宣传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掌握京剧行当,有助于从事京剧表演的演员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与行当的属性要求精准匹配、量才适用、按行归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准确而迅速地集中精力学习和掌握所学行当的技艺技巧,掌握演唱和表演的特点方法,从而更加全面、高水平地完成舞台表演和艺术建设,精准规范传承京剧艺术。对于演员来讲,以熟练积累掌握的行当表演程式为手段,可以创造新的舞台艺术形象,不断为京剧艺术的当代发展注入活力。
了解京剧行当的划分,有助于观众欣赏演员的表演。不同行当的表演方法和特点有着显著的区别。舞台上的演员所饰演的角色都具有各自行当的属性,演员能否恰当运用行当表演的程式性,并发挥自身的才能优势,进行剧中人物刻画与思想情感的传达就成为检验其水平的标准,从而大大增强了演员表演的观赏性。
当然,上述所说的京剧行当主要指的是传统京剧范畴。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京剧的行当也随着京剧艺术在当代的发展创新而有了新的变化和内涵。现代京剧,特别是取材于现代生活的剧目,在表演美学体制上与传统京剧有了很多不同,剧中的角色已经不再纯粹以行当来类型化,而是赋予了实实在在鲜明生动的性格特征,原生行当的一些程式化艺术手段如声腔、道白也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而另外一些原生行当中程式化的服装、道具、脸谱、造型和形体表演手段,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京剧了。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创新,审美在提升,京剧艺术必然也必须尊重自身发展规律、不断顺应时代变化,在文化传承发展的背景下,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中,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完善自身的美学内涵与表达,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不断的突破和发展中欣欣向荣、波澜壮阔。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一级编剧、北京京剧院原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