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陶新华:

12周岁之前,爱不能缺失

本报记者 徐艳红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27日   第 11 版)

专家提示:

孩子12岁之前,母亲的陪伴相较父亲更为重要。如果父母必须外出打工,母亲每周打一次电话关心孩子很重要,父亲至少需要一个月联系一次。

“邯郸初中生被杀埋尸案”发生后,一些权威媒体前往事发地采访得知,三名涉罪初中生和被害学生均为留守儿童。

日前记者就留守儿童问题采访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陶新华,陶新华很是忧心。“12周岁之前的孩子,父母的陪伴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关键期。当前很多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但其实心理上的安全感是不一样的,孩子成长需要积极关注,需要无条件的爱,这种爱只有父母能给予。”

据陶新华介绍,大量案例和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婴幼儿时期被抛弃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人格扭曲及人格障碍问题。“当然,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不是必然。”“童年时期陪伴的缺少可能导致人格创伤。”陶新华在监狱里给犯人做心理辅导时发现,不少犯人的自我意识问题、人格障碍问题常常跟童年创伤有关。

“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会特别依赖,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万能的,这叫权威认同或权威崇拜。只要父母在,孩子就不怕被别人欺负,他会觉得自己是个受重视的孩子,是有人呵护的孩子,情绪上也常常会更稳定。”很多父母由于对于0~6周岁和7~12周岁的关键期缺乏认知,认为幼儿园和小学没那么重要,不少人在孩子上幼儿园后就外出打工,直到孩子小升初或中考前才回到孩子身边,这样就错过了陪伴的关键期。“在这些父母的思维里,成绩比陪伴重要,实际上,12周岁之前是孩子健康人格成长的关键期,错过了造成的伤害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陶新华言语急切。

陶新华介绍,西方国家法律规定了父母对待未成年人的责任,12周岁之前必须有监护人陪伴,否则就会受到法律制裁。“而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只是规定‘父母应当与被委托人、未成年人保持联系,定期了解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相比之下,陶新华认为,“我国对父母陪伴未成年人的要求及落地执行方面,还需再提高要求和加大执行力度。”陶新华指出,如今我国很多城市已经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了就近入学的便利,对家长来说,外出务工带孩子进城并非难事。因此,陶新华期待我国法律在12周岁未成年人的父母陪伴方面能做出严格监管,毕竟父母陪伴对孩子身心健康意义重大。

为什么是12周岁之前?面对记者的提问,陶新华介绍,“因为12岁左右孩子们就进入青春期了,青春期孩子们开始寻求自我独立,想摆脱控制,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挑战规则。”陶新华强调,“这时也是对之前教育是否成功的检验期。”在陶新华看来,如果早期教养不够细致到位,良好的亲子关系没有形成,孩子就会出现情绪、行为和各种各样的人格问题,而青春期的身心特征会进一步助长孩子们的肆无忌惮和无所顾忌。

陶新华呼吁,政府和全社会要切实正视我国留守儿童缺少关怀和支持、容易被忽视、被霸凌,以及被不当教养方式伤害的现实。

陶新华通过对1000多名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孩子12岁之前,母亲的陪伴相较父亲更为重要。如果父母必须外出打工,母亲每周打一次电话关心孩子很重要,父亲至少需要一个月联系一次;如果是单亲留守,母亲留下比父亲留下对孩子更好。但父亲要跟家里经常保持联系,让孩子意识到爸爸一直在呵护着自己。

陶新华特别提示那些不得不到外地谋生的家长们,“在儿童留守过程中,如果父母能够及时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可以稍微弥补父母缺失陪伴成长过程的缺憾,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当然,陶新华提示,父母联系孩子时的技巧和策略也很重要,不能一打电话就问作业和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孩子本人。“对留守儿童伤害最大的就是父母离开后,对孩子不管不问,有的甚至一个月都不联系一次。”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和民主,但自由和民主从来都是在法治的框架内才能实现,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和民主,孩子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遵纪守法的公民,就得从小开始培养规则意识。”陶新华强调。

2024-03-27 本报记者 徐艳红 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陶新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9637.html 1 12周岁之前,爱不能缺失 59,6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