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关注

文化兴则国家兴

——全国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聚焦文化繁荣发展建言综述

文/本报记者 刘彤 图/本报记者 齐波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27日   第 12 版)

观众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现场参观。展览由三大主题、18个历史节点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

中小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编者按: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报告就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部署。去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报告中还提出制定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政策举措、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内容。

面对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各民主党派中央从传承优秀文化、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完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等角度提交相关提案,正视问题困难,提出有针对性建议,为助力实现文化繁荣兴盛贡献民主党派智慧和力量。

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提高精神文化品质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共二十大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守正创新,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为目标,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此,各民主党派有着长期关注和深入的思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提案》。民建中央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区在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方面存在顶层设计及相关政策不完善、同质化较严重、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在运管方面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优势。

民建中央认为,要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根据已有经验,有效探索创新,加强政策支持,以顶层设计指导和社会价值引导,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新建基层文化空间时,要充分考虑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等特点,同时注重审美性和功能性,充分挖掘空间潜力,提升空间功能的目标性和适用性。深度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模式上推广成功成熟案例、内容上结合发展本地文化,加强新型文化空间建设‘本地化’特色。”民建中央建议。

针对部分地区出现“同质化”公共文化空间现象,民建中央认为,要鼓励引导各地打造新型本地化服务业态。一方面,按照现代治理的理念,为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搭建平台,在建设主体上鼓励和支持文化类企业、协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实现建设主体、运营方式、经费支持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不局限于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形式,创新服务业态,提高广大群众认同感和参与使用度。例如,结合当地文化消费习惯和群众喜好,将相声、情景剧等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服务业态纳入其中,吸引年轻人等人群;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降低老年人参与门槛;加强现代科技的应用,将数字艺术、新媒体矩阵、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移植到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吸引力;在公共与个体的往复互动中形成富有当地特色的公共文化场域,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民进中央长期关注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从2019年全国两会起,民进中央先后提交了推进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关键作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一系列提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提交了《关于推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共享高品质文化生活方面的提案》。该提案建议,要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保障机制,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运营和管理,明确社会化运营管理主体的准入资质条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措施。

如今,各地涌现出一批以公共图书馆、公共阅读空间、数字阅读平台、农家书屋为代表的公共文化设施,为全民阅读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阅读资源。与此同时,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城市书吧、城市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不断涌现,让全民阅读服务触角不断延伸。

民进中央认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要制定建设和评价标准,规范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选址、规模和布局,推动设施布局更加均衡、资源投放更加精准、城乡服务更加均等。

“要建立运营长效合作机制,明确合作双方的权责和分工。探索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运营新模式。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参与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扶持力度,在阅读活动场地、阅读品牌创建等方面借助企业、公共图书馆、书店、城市书房等各方力量,形成联动效应,探索建立政企合作新模式。”民进中央建议。

发挥人才队伍支撑作用

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文化交往交流已成为常态。中国在与世界不同文明展开的对话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鲜明的特色、风格和气派备受瞩目。

以侨海特色为优势的致公党中央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广泛传播。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致公党中央提交了《关于鼓励华侨华人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提案》。提案认为,海外华侨华人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的支持力量,他们既可以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对外交流合作;也可借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明的深入理解,推动国内文化产业的创意设计、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

致公党中央认为,要建立多主体、常态化的对外文化交流协作机制,相关部门及媒体应积极联系海外华人媒体、华人社团和华文教育机构,借助各类型华人社会平台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设立侨胞文化交流与推广基金,发挥侨胞群体的社会影响力,资助海外侨胞发起中国文化节、艺术展览、文学论坛、戏曲演出等活动,推动中外文化对话,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整合海外文化类媒体资源,建立国内外一体化的全媒体文化传播矩阵,紧跟海外涉华文化议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民盟中央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关于在创新转化中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提案》中,民盟中央建议,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表达,用世界语言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推动中国元素和中国符号转化为跨文化的国际潮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搭建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合作与传播平台,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国际交流活动,促进中华经典的外译和国际传播,提升中国符号品牌的国际化程度,创作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作品,打造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当前,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对外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机遇。对此,致公党中央建议,要在海外侨胞中吸纳和培育具有影响力、传播力和市场潜力的意见领袖、网红博主等传播人才,为其文化创作提供技术、资金和传播推广支持,培育新型国际传播人才队伍。鼓励侨胞传播人才队伍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兼具传统文化内涵和国际艺术形式的文化IP,扩大中华文化海外受众。同时,探索一套符合海外华侨华人意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文化产业投资体制,鼓励优质侨资参与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引导侨商侨资进入数字文化行业。

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人”是主角。因此,建设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

农工党中央认为,老师在培养孩子们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兴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提升计划中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提升师资力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农工党中央提交了《关于以学校为主阵地,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案》。该提案建议,要建立职业教师培养体系。首先,对在校教师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各科教师要梳理书本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形成本门课程的优秀传统文化阐释脉络。其次,在师范院校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必修课,建立系统教育课程体系。在学校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绩效考核和晋升机制,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科目。

坚持守正创新

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文化元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民盟中央认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历久弥新、推陈出新、返本开新的时代价值,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通过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促进其融入时代、融入时尚、深入生活、走向世界,推动传统文化高质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盟中央提交了《关于在创新转化中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提案》。该提案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天人合一、开放包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是彰显中国气派、展现中国精神的重要元素。在新时代要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底蕴,通过阐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价值,塑造属于新时代的文化精神与大国气象。要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推进重大历史和文化题材创作,推出熔古铸今、古今辉映,既表现传统又彰显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时下在年轻人中兴起的各类“国潮”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时尚表达。这也启发了民盟中央进一步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新的时尚内涵。

民盟中央建议,要提炼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元素,融入现代时尚表达,注重发掘现代潮流元素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通过时尚化、创意化、数字化的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潮”起来,将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审美元素融入于现代时尚品牌和产品的设计与功能之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发展新中式美学,展现中华美学神韵。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能仅停留在纸上、形式上,而应该体现在现实生活实践中。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实现创新也被人们给予新的契机和新的可能。

民盟中央在提案中建议,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创新实验室,创新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表达载体、展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为灵魂,创新运用数字技术,以全新的艺术表达,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全景呈现、场景再现和意境重现,让传统文化在数字世界中再生。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沉浸式、交互式的文化旅游体验项目,让当代的观众能够与古人对话、与历史交流、与文物互动,深度感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文精神。

民进中央在《关于推进古籍数字化、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提案》中提出建议,以期解决当下古籍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要做好分级工作,提升古籍数字化资金使用成效。优化公共机构古籍数字化关键设备配置,优先解决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设备短缺问题,优先做好需求紧迫的古籍的数字化。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古籍数字化工作合力。建议由各级古籍保护中心牵头,全面推进存世古籍的摸底工作,建立健全古籍数字化工作体系和技术标准,研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方案。”民进中央建议。

农工党中央从培养青少年文化归属感和民族向心力入手,在相关提案中呼吁,学校要避免通过单向灌输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优秀传统文化,建议加强学科专业平台建设,由教育部门设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引领基础教育阶段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编写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教材,建立学科化、专业化的教学体系。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类读物的专业审查,推进日常管理、专业认证和质量监督。

“学校在举办各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阐释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寓教于学,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对于非遗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和非遗保护中心要共同参与形式设计、内容升华和质量把关,确保形式不走样,内容不走偏。”农工党中央建议。

2024-03-27 文/本报记者 刘彤 图/本报记者 齐波 ——全国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聚焦文化繁荣发展建言综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9640.html 1 文化兴则国家兴 59,64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