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关注

记者观察

循大道 方能至万里

本报记者 刘彤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27日   第 12 版)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是各界别全国政协委员,特别是各民主党派关注的热点话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中央立足实际,发挥党派特色优势,聚焦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从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发挥人才队伍支撑作用、打造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等角度提交大会提案,建言献策,凝聚了民主党派的智慧力量,也彰显出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文化建设工作也不可避免地迎来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必须要展现出新气象、新作为,用优秀文化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任务行稳致远。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方面,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特色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并形成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传承至今从未断流,这就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底气和自信。另一方面,各国开展的频繁的文化交流互动,如果我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化底气、文化自信,盲目崇拜他国文化,最终会丢掉我们的精神家园。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要坚持开放包容。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突出的特性之一。历史已然证明,一种文化或文明要长盛不衰,永葆青春活力,必须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包容差异,和而不同。一方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不能盲目自大、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运用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另一方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因此,必须秉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互相尊重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方案,也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开放包容。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承继和保留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品格,又要按照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不断创造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迅猛发展下,“文化+技术”的融合催生出了丰富多样的文艺新业态。这就需要各民主党派、各界别政协委员积极为文化发展履职建言,深入协商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完善,在继承传统文化风格的基础上,赋予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循大道,方能至万里。

2024-03-27 本报记者 刘彤 记者观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9641.html 1 循大道 方能至万里 59,64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