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重要任务。上海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连续出台7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今年,市委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邀请各类企业包括外企负责人参加,市委主要领导要求把法治化作为基础保障,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强化立法引领作用。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等地方性法规,深化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商事仲裁、破产保护等领域改革创新。
强化监督执法提质。树立整体政府理念,推进审批服务和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各领域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强化法治服务供给。开发“上海城市法规全书”应用系统,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制定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建设“国际服务门户”,集成各类涉外法律服务资源。同时,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在全国率先推进“数字法院”建设,首创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纷机制。
调研发现,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度供给还有不足,创新激励机制尚有短板,创新成果固化不够,地方探索创新还需要中央层面的更大支持。为此,建议:
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推进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监督管理等标准制定,开展制度创新和压力测试,形成一批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创新举措。
加快重点地区改革探索的复制推广,推动“一业一证”改革、经营主体退出、企业破产等浦东新区法规上升为法律。
加强对地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指导,支持地方在引进人才便利化、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等领域开展差别化探索实践,赋予地方更大改革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