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每年清明时节,我一定要到父亲坟前祭奠。悼念这位最普通的农民,他教我做人,他养我长大——

我的父亲是农民

贾胄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03日   第 11 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丝丝细雨笼罩远山和大地,归家祭祖的游子泪水染湿墓碑,心头添上一抹哀思。这也许就是这首诗描述的意境。此刻,我越发思念已故的父亲。

父亲是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民,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肯吃苦,特别勤劳,生活节俭,淳厚朴实。他一生大量时间都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直至人生终点。

20世纪60年代,我七八岁时,家里很穷,几个兄长年龄相继都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为了子女能够顺利成家立业,父亲前往离家近百里的荒原给村集体开垦荒地,那里不通车、不通电、不通邮,野兽出没,蚊虫叮咬,渺无人烟。夏天去,还要蹚几十里的水路。那里没有农业机械,只能人工用镐头一镐一镐地开荒,收获的粮食也只能等到冬天水路上冻后才能运出来。那个年代的艰难困苦现在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可父亲一干就是十几年,从来没听过他有怨言,更没有说过苦和累。

父亲一辈子没有穿过什么像样的衣服,多数衣服都是孩子们穿旧的,他总是说有穿的不露肉就行。给他买件新衣服,他也舍不得穿,硬要把旧衣服补了又补,穿了又穿。父亲也没有在像样的饭店里吃过一次饭。他很少花钱,口袋里也不装钱。总是念叨着要节约过日子,同时也总是教育我们要节俭,不要铺张浪费。

待我们兄妹几人都长大成家后,他已经70多岁,却照样下地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那时我才三十多岁,在田里锄地还没有他的速度快。有时,我偶尔抬头却发现他正深情、贪婪地望着田野,像是在看自己的孩子们。是啊,他深爱着这片土地。

父亲是我们的榜样,在他的带动下,我的几位哥哥都如他的好学生一般,纯朴能干,成了农业生产的模范,被誉为好劳力。

父亲没什么文化,却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我在县城读高中时,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太好,但父亲从没有说过让我辍学回家种地的话,而是想尽办法供我上学,鼓励我好好读书。想起父亲,我心里总是酸酸的,他那弯弓一样行走在乡间小路的背影仍清晰可见!

每年清明时节,我一定要到父亲坟前祭奠。悼念这位最普通的农民,他教我做人,他养我长大。

诗人雷抒雁有诗曰:

一代人随一代人息声重归了泥土

一代人继一代人萌生又大树参天

一万年复一万年

一千年再一千年

繁衍子孙,供奉祖先

生命轮回,生生不息

信仰、信念、信心

化作了我们心中的神

深深刻写进我们的基因……

父亲正是如此,他将勤劳节俭的中国人的优良品质,已深深刻进我们的基因。

清明时节,我们慎终追远,对逝去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从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怀敬祖先,弘扬孝道,凝聚亲情,传承好家风。同时,也提醒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传承崇德、向善、孝老、爱家的传统美德。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人事有代谢,往来长古今。敬先人不忘恩,不仅在今日,还要坚持不懈。

我父亲是一位农民,我永远怀念他老人家。

(作者系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政协原副主席)

2024-04-03 贾胄 每年清明时节,我一定要到父亲坟前祭奠。悼念这位最普通的农民,他教我做人,他养我长大——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006.html 1 我的父亲是农民 60,00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