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守正创新

在公园建设市民祭祖场所

张冠梓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04日   第 06 版)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尊祖敬宗的传统,过节的时候总不会忘记祭祀祖先。目前在城市里,祭祖之风依然盛行。但不少市民选择就近的十字路口等市政公共空间烧纸祭拜,这样的祭祖方式既缺乏肃穆感,也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

城市祭祖产生的问题与整个社会人口结构、居住生活方式的变迁紧密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农村人口离开故土,家族成员转变为城市社区中的分散化个体,导致传统的祭祖方式失去了实施条件和场所,许多人不得已选择在市政公共场所进行祭祖。

祭祖是一项具有文化传承和心理疏导功能的传统民俗活动,寄托着人们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心理,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理应传承下去。然而,并不是所有祭祖方式都要原封不动地保留,而应守正创新。如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可以借鉴当代祠堂发展创新的思路,为民众提供兼具祭祖功能与新时代内涵的纪念场所,以新的祭祖方式取代街边祭祖等形式。

尤其是现代青年的科学教育知识水平逐步提高,会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传统祭祖方式。他们在传承祭祖文化时更注重继承“孝”文化与尊祖敬宗的优良传统,而非地点、仪节、祭品等传统祭祖要素。基于此,需引领祭祖仪式的创新发展,向青年一代传承祭祖文化、孝文化、家文化。

为此建议:

一、在公园设立专门祭祖区域。可在不影响公园格局和整体功能的前提下,开辟专门区域建设微型纪念塔、纪念柱、纪念林等;在纪念区域内,可单独设置一块指定区域供部分民众烧香祭祀;有条件的动植物园林、森林公园也可以规划建设民众纪念区,但须禁止一切明火祭祖行为。

二、加强对专门祭祖区域的规划管理。民政主管部门应与市政园林管理部门共同通过法治手段,重点发展管理规范、绿色文明的公园纪念区建设项目,树立行业标杆,通过试点先行,在设施建设、规范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探索积累经验。在初始阶段,公园纪念区可参照烈士纪念塔等健全管理机制,健全防火巡查制度,确保祭祀安全。纪念区不宜采用过于刻板形式,要与公园整体环境和文化相融合。

三、发展创新祭祖仪式,实现祭祖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鼓励民众用鲜花、绑带等文明、低碳、安全的绿色方式表达对祖先的纪念。公园可以联合文化机构、社会组织等主体,在纪念场地开展以赓续先贤遗志、传承民族精神等主题的文化活动,使公园纪念区成为集纪念、传承、教育为一体的场所。

四、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主题祭祖公园,发挥祭祖对两岸交流、凝聚侨心的积极作用。文化认同、浓厚传承氛围是祭祖仪式传承至今的重要因素。在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地可以探索建立侨胞祭祖公园等,向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展示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愿景。

五、协调社会各界积极宣传传统文化。祭祖这一社会习俗承载了十分丰厚的精神内涵,联系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诸多范畴,应充分利用纪念场地,传承弘扬祭祖习俗的文化意义。可发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等力量进公园,向民众宣传善尽孝道、承德立志等祭祖的文化意涵,激发人性正能量,培育中华民族自豪感,在引导民众绿色祭祖的同时,实现中国孝道文化、教化文化的传承。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

2024-04-04 张冠梓 守正创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055.html 1 在公园建设市民祭祖场所 60,05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