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宝藏

涓涓春水画中境

——中国美术馆名作中的春景故事

杨蕾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04日   第 12 版)

《玉兰花开》祝大年 工笔重彩 1974年 中国美术馆藏

《牡丹白鹇图》吕纪 绢本设色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

《春雪》吴冠中 纸本设色 1983年 中国美术馆藏

《雨花台》傅抱石 纸本设色 1956年 中国美术馆藏

《春雨江南》李可染 纸本设色 1962年 中国美术馆藏

春天的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润泽着大地,赋予万物复苏的力量。春天的美,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的风,是温柔多情的,滋养了大地也滋养了艺术家们的灵感。伴随着节令的流变,我们一起来进入艺术家们为我们描画的春景。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吴冠中所创作的《春雪》营造了一个极富诗意的画境。大面积的墨块、韵律的墨线、飞舞的墨点,就像跳动的音符,编织了一首冬日的恋歌。素雅的银灰色调里恰当的留白表现了积雪莹洁的质感,他巧妙地运用水墨在宣纸上的洇化效果,体现出积雪覆盖下山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勾勒的线条随性洒脱,浓重的墨点是岩石和屋顶,笔法精练,简约展现出自然灵动之美。

《春雪》创作于1983年,现藏于中国美术馆,可能是吴冠中先生以写生稿为基础并结合巴蜀山水的印象而创作的。他虽然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审美,实则骨子里仍被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力量所驱动。吴冠中先生以大胆无畏的勇气和真诚直率的态度,深入探索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联系,他敏锐地发现了两者在文化内涵、艺术造型和语言表达上的共通之处,将点、线、面相互交织,创造性地发展出富有东方审美意趣的崭新风格。

除去春雪,中国人对春雨同样是格外珍重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的雨水,那是大自然的甘露,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万物,让枯木得以逢春,让种子得以发芽。

李可染曾画过一幅《春雨江南》,这幅充满诗意的江南画卷是他1962年创作的作品,当时他因养病客居广东,见到春雨绵绵,便根据回忆创作了苏杭一带的景色。《春雨江南》与他之前的风格有所不同,更多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湿润与清新。他运用了淡墨和淡彩,从“写景”到“造境”,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笔墨技巧,使得整个画面都弥漫着春雨绵绵的氛围,将江南春雨的美妙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幅画面前,人们仿佛能感受到春雨的湿润、春风的轻拂,以及大自然的呼吸。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在流传至今的古代绘画作品中,有一类非常小众的画题,名叫“起蛰图”,是古人在适应节气悬挂在客厅的特殊画作,借以体现节气的交替,乃至光阴岁月的变迁。明代画家尤求的《风云起蛰图》,将风雨欲来的景象体现得淋漓尽致。阴晴不定的天空中烟云缭绕,一条神龙若隐若现,龙首昂然,向上升腾,龙身隐藏在云中,龙爪伸张,姿态遒劲。大风吹得树木摇曳,山间水榭内三人感到了异动,纷纷临窗眺望这风起云涌的一刻。山下木桥上两位老丈仰望云端的神龙,三个孩童有的举起双手,有的躲到老丈身后。

尤求擅长山水、人物,笔墨工写兼备,用笔圆润,浓淡疏密有致,意象细腻丰润,神态栩栩如生。这幅中国美术馆藏的《风云起蛰图》构思巧妙,上下呼应,生动有趣。

“一夜春风花千树”,一场春雨后,花儿便绽放得灿烂嫣然。春分时节恰是花期,不同的花绽放出不同的美,性情、气质、色泽、形态都各有特色,爱它的人自会给它定义。中国美术馆收藏了一幅《玉兰花开》,是祝大年先生1974年创作的工笔重彩作品。花开时节,硕大的花朵如云朵般绽放在高高的枝头,分外夺目,如满天星斗,竞相绽放,笼罩大千世界。几只黄莺隐于花丛,黄莺又名黄鹂,它声音清脆,极富韵律,悦耳动听,是人们心中大自然的“歌唱家”。生命之间相互守望着,清新高雅,出尘脱俗。玉兰绽放,犹如每年众望之盛宴,尽显繁华。错过花期,便得再等一年,所以,把握机会,与玉兰共度一个美丽的春天。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雨天是富有诗意的,尤其是清明时的蒙蒙细雨,撑伞散步于雨中,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雨的美,宛如梦境,但形状和颜色难以描绘。云和雪尚可留白,雨却需用心呈现。如何捕捉雨的韵味与美丽,需深思创意。

在中国近现代画家中,傅抱石是画雨景的大师,中国美术馆收藏有一幅《雨花台》,是他的经典之作。此作描绘了1956年清明节,在斜风细雨中,人们沿着山路,缓缓前往雨花台祭奠先烈的情形。山腰间泥泞小路上拥挤的祭奠人群,春日的寒风细雨营造出悲伤情境。山头飘扬着一簇簇的红旗,虚虚濛濛的祭奠队伍汇集在雨花台前,慎终追远,纪念革命先辈。傅抱石先生灵动的笔墨,使情绪和气氛渲染出“清明”时节的特征。

傅抱石笔下的雨景大气磅礴,风格独特。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和风细雨,都能用笔墨表现得淋漓尽致,无穷的变化渲染出雨景特有的艺术氛围。当画倾盆大雨时,他会用大笔快速扫刷,表现雨点的冲击力和速度感;当画蒙蒙细雨时,他的笔则轻柔缥缈,使得画上的景物若隐若现,完美的呈现出南方湿润多雨季节的氛围。傅抱石先生在艺术上崇尚革新,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技法,独创“抱石皴”法,故有“傅氏风雨下钟山”“一半山川带雨痕”的美称。

“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一顾倾城,一瞥惊鸿,自古以来,谷雨赏牡丹成了绵延千年的风俗。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花瓣重叠,娇艳多样,白色玉骨冰肌,红色明艳热烈,紫色雍荣华贵,冠绝群芳,国色天香。

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牡丹白鹇图》是明代花鸟画代表人物吕纪的作品,为我们描画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树杆粗健,枝散花繁,粉白交织,如同繁星点点洒落在人间,令人心醉。数只小鸟在枝干上欢快地鸣叫,充满了灵动与生机。画面中心白色与红色的牡丹花竞相绽放,娇艳欲滴,彰显华贵,美得让人移不开眼。它们仿佛在互相攀比,看谁的容颜更加动人。太湖石上,一只白鹇傲然挺立,它双目炯炯有神,俯看石下那温婉的伴侣。白鹇的尾羽在牡丹花的映衬下,更加显得华美而矫健,宛如一把绚丽的扇子,为这春天的画卷增添了几分优雅与风采。白娴鸟,外形娴雅优美,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雄鸟上体白色带有黑纹,下身黑色,头顶有黑色长羽冠,尾部则呈白色且较长;雌鸟体型较小,以橄榄褐色为主。画面营造出祥瑞富贵的氛围,完美展现了明代审美的独特趣味。

春花、春景,含烟带雨,皎洁无瑕。春水,更是为整个春天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它们轻轻地洒在花瓣上,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朦胧起来,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馆)

2024-04-04 杨蕾 ——中国美术馆名作中的春景故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085.html 1 涓涓春水画中境 60,08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