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稳步推进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

丁元竹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08日   第 10 版)

公共文化空间是文化展示、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素养提升的平台

■精彩阅读

■ 在公共空间开展文化活动可确保广大群众获得文化体验,促进社会包容性和平等参与;加强了邻居关系,建立了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为个人提供了与社区其他人互动、分享经验和建立联系的机会。

■ 建设高质量的公共文化空间需要精心规划、细心设计和严格管理,确保它们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不同需求和偏好。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做好文化工作,稳步推进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坚定遵循。

建设和开辟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空间

公共文化空间是指人们在社区或社会中从事文化活动和开展社会互动的实体或虚拟场所,它包括各种形式的公共场所、互联网平台。人们在公共文化空间中促进文化互动、创造文化、表达思想。在图书馆,人们可以借阅和阅读各种书籍、期刊,观看视频,以及享受其他文化教育资源。图书馆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如讲座、研讨,是人们参与知识学习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309个,总流通112668万人次;文化馆3508个。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出艺术品、历史文物、科学标本,同时也经常开展教育活动,举办研讨会等,提高了参观者对文化和历史的认知。2023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415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23827万卷(件)。公园和植物园等室外空间为人们提供放松、休闲和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节日和表演)场所,有的公园和植物园还建有雕塑、纪念碑和其他艺术形式,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剧院和演出场所举办现场表演,诸如戏剧、音乐剧、舞蹈、音乐会和电影放映等,是艺术表达和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公共文化空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居民开展各种政治学习、文化活动、课程和居民聚会提供了场所,侧重特定的文化群体或居民兴趣,培养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提高社区凝聚力。公共广场这类开放空间是文化活动、庆祝活动的聚集点,通常以当地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建筑地标、雕塑和街头艺术为标志。

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论坛和网站等虚拟空间在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和表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人们可以跨越实体空间,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分享艺术作品、讲述故事、分享经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10.67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3613万人,占网民整体的97.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4145万人,占网民整体的96.4%。互联网创造了巨大虚拟公共文化空间。

重视公共文化空间中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一定空间中发生和进行的,公共空间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参与和享受公共文化是人们的基本权利。公共文化空间面向所有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和欣赏各种文化形式。公共文化空间是社会聚集点,在促进社会交往,加强居民之间联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共空间开展文化活动可确保广大群众获得文化体验,促进社会包容性和平等参与;加强了邻居关系,建立了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为个人提供了与社区其他人互动、分享经验和建立联系的机会。公共文化空间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节庆、表演和展览等各种文化活动让人们了解和欣赏社区内外的文化多样性,促进跨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并鼓励个人探索其创造力、与他人分享其文化艺术,丰富文化景观。

近年来,旅游成为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旅游景点成为重要的文化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全年国内出游48.9亿人次。其中,城镇居民国内出游37.6亿人次,增长94.9%;农村居民国内出游11.3亿人次,增长88.5%。入境游客8203万人次,其中外国人1378万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6824万人次。旅游景点的公共文化场所、文化产业拓展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公共文化空间是文化展示、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素养提升的平台,是为个人和社会组织提供参与各种艺术活动,表现其文化特性的场所。无论是通过音乐、舞蹈、视觉艺术,还是通过讲故事,公共文化活动都能使人们庆贺和表达自己的传统、习俗、情感,以及价值观,为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作出贡献。共享公共文化空间中的公共文化活动能够大力弘扬优秀文化,为人们提供体验和欣赏来自不同区域的文化习俗和艺术表演的机会,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培养人们的共同体意识。无论是参加公园音乐会还是社区研讨会,人们聚集在一起,享受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建立社会关系,增强归属感。图书馆、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以及在公共文化场所举办的教育项目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机会,从一般活动到科普课程,再到艺术和历史讲座,公共文化空间让人们在一生中都能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公共文化空间有助于提高个人和社区的整体福祉、生活质量,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松身心充电,寻找灵感。

在建设高质量公共文化空间中实现文化繁荣

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建设高质量的公共文化空间需要精心规划、细心设计和严格管理,确保它们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不同需求和偏好。一是要做好战略规划。制定清晰连贯的公共文化空间战略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目标和预期效果。要有明确的目标受众、规划主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评估指标体系,将它们作为整个开发过程中指导决策和资源分配的指南。二是要完善需求评估体制机制。对公共文化空间进行全面的需求评估,确定全体社会成员在文化、教育和娱乐方面的基本需求。要充分考虑人口规模、文化多样性、现有文化资源和需求状况等因素,为公共文化空间的设计和规划提供依据。三是坚持包容性设计原则。要遵循通用设计的原则,确保文化空间对不同年龄、能力和背景的人都是可以接受的、热情的和包容的。在公共文化空间中,要建设无障碍出入口,设置导览标识、座位选择和多感官体验等功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和偏好。策划好能够反映社会成员广泛兴趣的各种文化活动、项目和展品。通过能够吸引广大观众的表演、工作坊、讲座和参与式体验,提供艺术表达、文化交流和终身学习的机会。要设计灵活、适应性强的公共文化空间,满足各种文化活动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计划进行资源配置和定制公共文化空间。在这里,可移动的家具、模块化的隔断和多用途的区域可以为最大限度提高公共文化空间的多功能性和可用性助力。四是加强技术整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游客体验,扩大文化资源和项目的使用范围。要结合数字展示、人工智能、互动展品、虚拟游览和在线平台等技术手段,为人们提供身临其境的互动学习机会。五是建立社区合作伙伴机制。促进地方文化机构、教育组织、企业、社区和文艺团体建立伙伴关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专业知识和网络支持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在节目编排、社会活动和筹款方面开展合作,增强公共文化空间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六是坚持不断评估和及时调整。通过建立反馈机制、用户调查和定性评估等手段,持续监测和评估公共文化空间的绩效。利用数据确定需要改进的内容,完善项目实施措施,根据社会成员需求和偏好变化对公共文化空间进行及时调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总之,公共文化空间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基础性工作,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为创造、表达和社会参与的公共场所作用。通过改造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使人们在公共空间开展文化活动更便利、更舒适,更具成本效益和可持续性,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2024-04-08 丁元竹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143.html 1 稳步推进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 60,14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