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全国政协“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本报记者 刘彤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13日   第 02 版)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各地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粮食生产取得显著成绩,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发挥了安民心、稳大局的“压舱石”作用。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大国小农”的基本农情,如何持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农民有钱挣?以小农户经营为主的基础上怎样提高种粮效益?如何鼓励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提升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怎样科学稳妥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制度保障体系……4月12日上午,全国政协召开“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双周协商座谈会,与会委员、专家、种粮大户代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负责同志深入交流探讨,为助力农业领域相关政策落实,进一步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建言献策。

强化政策保障支持

进一步巩固粮食产能基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求“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近些年,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稳中国饭碗,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端牢饭碗还面临不少压力,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

就在今年全国两会结束不久,3月18日至22日,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围绕“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主题赴山东省东营市、潍坊市展开专题调研,与地方职能部门同志、生产经营主体代表、种粮农户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研组注意到当前依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如粮食产能基础尚不牢固、产业体系不够健全等,也有一些地方上的特殊难题,如东营反映水资源对当地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开发的约束问题等。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桃林结合调研情况表示,在夯实粮食产能基础方面,要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适当增加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继续鼓励支持在适宜区推行玉米大豆轮作和带状复合种植等科学种植模式,促进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协同、种地与养地共赢。同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深度融合良种良法良机良田,不断提高粮食产能水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的工作作出部署,列入年度工作任务。对此,民建中央调研组在实地调研中围绕农业保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认真分析,并将思考和建议带到会上。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农民收益具有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孙东生在发言中建议:“支持鼓励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建立重要农产品强制保险制度。为开发设计指数保险、价格保险、产量保险和特色农产品保险等产品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扩大风险保障覆盖范围。加强农业保险精算模型的研究、改良和应用,广泛开展需求分析与风险测度工作,确保费率厘定科学合理。”

近年来,一些地方打破传统种植模式,探索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食效益大幅提升。

结合江西当地的探索实践情况,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谢茹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抓好规范推广,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沟坑设置监管,严格落实沟坑面积占比规定,严守“不改变耕地地类、不破坏耕作层”底线,坚持优先发展生态共生模式,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加强减肥减药技术指导,打造绿色有机稻渔品牌。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确保农民有挣钱预期

粮价,一边是百价之基,要让消费者“买得起”,防止粮价大涨导致的“米贵伤民”。另一边是国之大者,要让农民“愿意种”,农民种粮有钱赚,就要避免粮价过低导致“谷贱伤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建议,要建立预防粮价过度下跌机制,清理抑制粮价上涨相关措施,同步实施粮价涨跌调控;进一步强化价格支持措施,完善最低收购价、目标价格等价格保护制度。同时,构建种粮成本收益指数,主动预警农资价格、粮食价格与种粮利润关系;探索发挥大型农资企业直供服务,有效降低燃料、化肥、农药、种子交易费用;推进乡村“农资小铺”“收粮小贩”规模化,为“种粮小农”让出收益空间。

会上,有两位来自基层的种粮代表盖永峰和蒋祥红作交流发言,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种田模式、种植现状、收入状况,并从土地流转金、惠农政策、补贴力度、农技培训等方面提出建议。

“解决好‘谁来种粮’问题,要按照‘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与粮食经营规模相挂钩的阶梯递增的补贴政策,并根据种粮成本、灾害、价格等建立粮食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垦局局长苏莉认为,要鼓励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并优先向规模化种植地块倾斜,同时,通过订单合作、农产品初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方式,带动分散小农户联通大市场,共享规模化收益。

完善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实现产销区共同富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这是我国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重要举措。

主销区对主产区的横向利益补偿该如何补偿?补偿标准是什么?会上,多位委员和专家围绕这一问题从多角度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主席孔昌生建议,以调动产销区积极性为政策设计目标,在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纵向转移支付基础上,通过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以利益分配杠杆调动主产区粮食生产积极性,遏制主销区自给率不断下降趋势。

“优化横向补偿机制,还应综合考虑各地实际经济状况和对中央财政贡献。”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程萍认为,长期以来,中央通过分税制财政体制和横向对口帮扶机制有效调节缩小了区域财力差距,从全国一盘棋来看,建议通过统一规范的财政体制做好财力调节,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认为,建立公平合理的产销区利益补偿机制,可按照各省域常住人口数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标准确定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粮食缺口,以此确定各地粮食生产责任和利益补偿责任,按照“多调多补、少调少补、不调不补”原则,根据调入粮食量对主产区进行相关利益补偿。

“保护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要建立中央纵向补偿为主、省际横向补偿为辅、社会各界捐赠为补的三位一体粮食生产奖补机制。”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建议,在完善中央粮食主产区奖补办法方面,要持续提高奖励标准,根据各县多年移动平均粮食总产,结合各县人均产粮与全国人均产粮比值,对各县综合排名,对排名靠前的种粮大县重点奖补,同时,中央财政对主产区粮食生产保险予以补助,并鼓励开展商业性保险。

“鼓励主销区与主产区共建粮食生产基地、仓储设施、加工园区和营销网络,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助推主产区从‘卖原粮’向‘卖产品’‘转型。”专家代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建议,推动补偿机制措施制度化,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面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与会的部委同志从加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推动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实施、预防粮价过度下跌机制等多角度一一作出回应。大家的共识是,要全力以赴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委员们表示,今后将立足本职和专业领域,发挥专长,持续围绕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建言献策,把丰收的基础转化为丰收的果实,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4-04-13 本报记者 刘彤 ——全国政协“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408.html 1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60,40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