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天津市政协委员调研身边老年食堂——

增强“造血”功能 让助老餐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15日   第 05 版)

“你们小区有老年助餐服务吗”“发展得怎么样”……一段时间以来,天津市政协鼓励委员到家门口的老年食堂看一下、体验一下、思考一下,为“居家养老”贡献智慧力量。

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多年来一直很关注居家养老。她深入天津多个社区助老餐厅体验后认为,公益是老年助餐服务的底色,与社会化餐饮相比,“微利惠民”是老年助餐行业的重要特点。但这也导致其盈利点不够清晰,加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客流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一些助餐机构出现了经营困难。

如何进一步推广老年助餐服务?在张金英看来,要在设施场地、资金筹集、税费减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提高政策精准度。除了政策“输血”,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提高助餐机构“造血”能力。“调研中发现,有的机构分年龄段错峰供餐,拓展消费人群;有的机构同时销售农副产品,增加经营收益取得成效。”张金英建议从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和助餐服务的运营实际出发,引导更多主体参与,完善多元筹资机制,落实各项优惠措施,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形成更合理的布局,为更多老年人提供便利。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支持居家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对此,张金英提出,由于各地群众收入水平、老年人实际情况、市场发育程度不一样,做好老年助餐服务,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新服务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丰富服务内容,根据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营养需要,提供个性化餐食和服务。

吴松林委员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年人居家的膳食质量不高,比较“将就”,同时又有超过40%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提供助餐服务。“近几年,天津市政府出台政策,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总体布局。但从实践看,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吴松林提到,如购买助餐服务的意愿还需引导;配餐软、烂、热,少盐、少糖、少油保健康的膳食结构还需科学探索;已建成的老人家食堂、幸福大院管理经营模式要在实线中探索完善;已初步形成的助餐服务模式和格局的可持续发展要引起高度关注;对特殊老年人群体的送餐服务、志愿服务等模式还要进一步研究拓展。

胡浩委员认为,要积极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完善政策,鼓励餐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市政协委员林洁调研认为,从老年人助餐场所建设看,要突出“适老化”,进行专用桌椅、无障碍设施等适老化改造。她提出,可以从配餐类型上细分,既有适合普通老年人的配餐,也可以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常见病,推出不同类型的套餐。同时,引导配餐企业根据实际运营情况,给予满减优惠、错峰折扣等各种老年人专属优惠,切实提升老人的就餐体验。

“营养科学,搭配合理,清洁卫生的配餐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在市政协委员李洁委员看来,这项工作需要政府牵头谋划,适当投入,爱心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形成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妇联组织在推进家政养老服务进社区方面可以积极发挥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市政协委员杨静说,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对于社会和老年人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的饮食需求,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有利于减轻社会负担,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

2024-04-15 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天津市政协委员调研身边老年食堂——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464.html 1 增强“造血”功能 让助老餐可持续发展 60,46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