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周刊

创新服务方式 建设书香社会

李芸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15日   第 12 版)

■编者按: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本版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结合其在创新阅读服务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讲述她对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理解与思考。

建设书香社会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希望“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

当下,科技快速发展,媒介纵深融合,时代日新月异,文化精品创作不断,传播样式层出不穷。同时,“养眼”正遭遇“吸睛”,热点被热点转换,热搜被热搜覆盖。信息量正日趋无垠又密集,注意力正日益稀释而裂变,优质化、沉浸式、体验感正越来越成为今天大众的阅读所需。这需要书籍等文化产品的内容不断提升,也需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更需要——阅读场景、展陈空间、交流氛围、活动体验、模式创意等公共文化服务载体的形式和能级与时俱进。我所在的上海报业集团对此有所探索,比如去年10月28日,其旗下的上海书城经过近两年“重装”全新亮相,为市民读者与全民阅读提供城市文化新地标。书城以食、阅、玩、乐“城市生活方式”分区布局,在店内全新推出悦读·书城“里”快闪品牌,举办世界插画艺术展览,引进“猫头鹰喜剧”打造全国首家在大型书店里的喜剧主题演绎空间,力求实现从图书阅览到美学欣赏、从图书卖场到美学磁场的提升,使全民阅读的文化空间“活”起来、“火”起来,努力以公共文化服务消费的新场景、新体验、新模式,助力全民阅读新景象、书香社会新气象。

阅读需要载体,社会需要书香,城市需要书房。全民阅读的深入推广,需要公共载体的有效承接,尤其是通过方方面面的资源聚合优化,打造良好体验,营造魅力氛围,构造一处处城市文化会客厅。就我所居住的城市上海而言,结合其正在推进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让书店、书城成为体验地、综合体,集大众阅读、学习生活、文化消费、主题教育、旅游社交于一体,吸引更多新老读者在“悦读”中漫游、书香中打卡、逛店中生活,不但有助于实体书店的更好发展,也有利于城市更新的不断升级,还可作为消费升级和文旅服务的拓展空间。近年来,在上海涌现出的江南书局、上海书城、1925书局、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南村映雪等一批特色书店,成为各处文化地标。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是国内首家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实现虚拟现实无缝对接、打造沉浸式互动阅读新体验的图书馆。上海第一家残疾人友好书店——“逆光226”非视觉文化书店,三天三上央视新闻节目,引起读者和社会广泛关注。新华文创·光的空间团队,还为首艘中国籍海洋邮轮“招商伊敦号”,打造旅途中的“海上图书馆”。为了打通“阅读的最后一公里”,专门服务社区的“新华书店·城市书房”已达255家。这些颇具特色的全民阅读的文化空间,以持续丰富的阅读资源、持续优化的阅读设施,为人民群众读好书提供了坚实保障。

创新、升级、推广全民阅读实体场景的同时,也要厚植、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浓郁氛围。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提倡“读好书、善读书”,要求领导干部“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希望政协委员“努力带动和影响各界别群众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年轻一代“珍惜韶华,潜心读书”。面对全民阅读的进一步深化要求,加快建设书香社会,需要更加凸显思想引领,丰富手段、形式,推动社会参与;需要加强高质量供给,创新实体书店等文化消费模式、文化产业形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需要完善覆盖城乡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破除一些重建设轻运营现象。作为新闻出版界全国政协委员,我将继续履行自身职责,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努力提供应有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2024-04-15 李芸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495.html 1 创新服务方式 建设书香社会 60,49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