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读者反映,本报记者特别就北京市场小份餐提供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
记者走访了北京十余家餐馆发现,在部分火锅店,半份菜、单人套餐备受青睐;在某西北连锁餐厅,菜单上“烤羊排”等招牌菜专门标注了“小份”等字眼,其他菜品如黄米凉糕、蒸饺等也标注了具体个数来提示消费者合理选择餐量。
拿出手机,打开外卖平台,记者发现平台上出现了个别以小份餐命名的商家店铺,餐饮品牌商家也开始在自家外卖平台挂上了“小份”一栏选项,同一家店铺的辣椒炒肉,小份月售量达200+,而正常分量月销量仅有10。单人、双人套餐的选项也更为多元,价格比单点更实惠。
但在看到改变的同时,记者调查发现,身边提供小份餐、半份餐的餐馆总体上并不多。多位来自北京、天津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不管是去饭馆吃饭还是点外卖,感觉小份餐、半份餐不如以前多了,“来得也快、去得也快”。记者在某外卖平台随机搜索10家知名连锁餐厅,其中7家搜索“小份”关键词时,也没有出现相对应的餐品。
部分消费者反映,堂食和外卖平台小份餐种类仍然偏少,选项有限;定量定价无标准,价格只少了一点点,分量却少了一半,价格不划算;有的菜品克数等具体信息比较模糊,容易引发消费纠纷;商家用水蒸蛋、土豆丝、泡菜等此类低成本的菜来应付平台要求等。
据了解,近些年来,作为“光盘行动”的一项具体抓手,经过政府自上而下的积极宣传引导,小份餐这一厉行节约的好理念好做法曾一度成为餐饮行业的“新标配”。不少地方和餐饮企业曾积极行动起来,但商家基于现实的经济利益考虑,逐渐丧失了提供小份餐的热情。
部分商家向记者反馈,小份餐提高了餐饮企业运营成本。这是因为,同样做一个菜,小份和大份的烹饪方法和流程一样,时间、人力、物力成本都上升了,上菜效率和翻台率反而降低了,影响餐厅经营业绩。而消费者受“面子文化”的影响不愿选择小份菜。以量大实惠为口碑的餐饮企业也认为,小份菜会影响客源。
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工作人员也向记者反馈,之前有一段时间小份餐(有地方选用小份菜)概念很热,但是现在提得少了。此外,某位食品研究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了解完采访主题后,迅速在网上展开了搜索,并给中国烹饪协会等多个行业相关的朋友打去电话,了解小份餐具体概念和通用要求,他们纷纷表示,目前行业仅小范围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未形成广泛的行业共识。
如何让社会对节约的强烈共识化为自觉行动,切实推进落实国家关于小份餐的指导意见,让老百姓愿接受、有选择,商家能营利、有意愿推进是目前推进小份餐问题落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