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近日宣布将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根据美国白宫发表的声明,这项关税措施涉及约180亿美元中国产品,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频繁对华施加单边制裁,滥用301关税,近乎疯狂地打压中国的正常经贸科技活动。这种单边行径和保护主义,既违背时代发展潮流,也有悖美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完全是出于政治操弄的需要。
理论上,关税只是一项税种。它以进出口货物和进境物品为征税对象,由海关在进出口环节征收。它事关国家主权和利益,既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也是实施宏观调控和贸易、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关键的是怎么用好关税。一旦滥用,筑起小院高墙,将极大地阻碍全球贸易正常开展,提高全球经济运行成本,降低各国消费者福祉。这也正是各种国际双边多边经贸协定,都以关税作为核心讨论议题的重要原因。
实践中,我们好好算一算账就能发现,单方面大幅提高关税、滥用关税的行为,后果往往是本国老百姓遭殃。很明显的道理,原来一块钱买的东西,关税提高了后,产品价格再维持原价要困难得多。进口商要么退出市场,这样原来市场的竞争会减弱,引发本地原来的销售商主动上调价格;进口商要么直接涨价,把关税提高的成本转嫁给本国消费者。据穆迪公司的推算,近几年来,美国频频滥用关税手段,大幅度提高来自中国的商品关税,结果是美国国内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增加开支1300美元。
美国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行径,还有一个隐含后果,即推动国内经济通胀高企,甚至引发滞胀风险,最终受害的依旧是本国老百姓。当前,美国经济发展态势正在验证这个逻辑。
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美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GDP按年率计算增长1.6%,增幅较去年第四季度明显收窄,逊于市场普遍预期,比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4.9%和3.4%的增速明显放缓,这是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今年4月,美国失业率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3.9%,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17.5万,也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另一方面,美国一直想控制的通胀数据,表现也不理想。今年3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涨幅较2月扩大0.3个百分点,超过市场预期。美国第一季度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环比折年率初值为3.7%,预估为3.4%,前值为2.0%。这两个核心数据的表现,远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设置的2%通胀目标。为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米歇尔·鲍曼5月10日公开说,由于通胀压力持续存在,美联储年内降息并不合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滥用关税这种行径,既严重损害本国百姓切身利益,也不利全球合作顺利开展,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悬崖勒马,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