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乌梁素海,芦苇随风摇曳,水鸟嬉戏游弋,湖面波光粼粼,扑面而来的水草气息,使人心旷神怡……望着眼前的美景,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李彬有点感慨,又有点自豪。作为乌梁素海“重生”的见证者、参与者,20多年间,这里也是他往来最多、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之一。
“明珠”一度蒙尘
乌梁素海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蒙古语意为“红柳湖”,历史上由黄河改道南移和河套地区灌渠排水汇流而成,水域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
“它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说起乌梁素海的“不一般”,李彬如数家珍——它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是全球范围内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具有极高生态价值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有了它的存在,阻止了乌兰布和沙漠向东侵蚀;同时它也是地球同纬度上最大的自然湿地以及世界八大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不仅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还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为从事水利工作,李彬成为了乌梁素海的“常客”。“而且,因为内蒙古太缺水了,一看到那么大一片水面,就有一种亲切感,让人心生喜悦。”
可惜,由于当时过分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这样重要的湖泊也一度陷入危机。
李彬介绍说,由于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唯一的“承泄区”,众多饱含着农药、化肥的农田退水等都排入其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受流域内城镇化、工业化和农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聚集于此。
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时堤岸上到处是毒性很大的蚊蝇,水面上漂浮着塑料瓶等各种各样的垃圾,水质变为劣Ⅴ类,富营养化、盐渍化和沼泽化问题突出,像过去随处可见的黄河大鲤鱼、鲢鱼等几近绝迹。“那时候车辆密封不好,我们在公路上开,都不用看到哪儿了,啥时候闻到那股臭味就知道快到乌梁素海了。”
据记载,2008年,湖区曾暴发面积达8万多亩、持续近5个月的黄藻,整个核心区域水面都被覆盖。
从“就水治水”到系统治理
治病,就要对症下药。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的嘱托,一场采用新理念和新方式的治理逐步开展——
“我们改变了‘就山治山,就水治水’的传统做法,坚持‘湖内的问题,功夫下在湖外’,由单纯的‘治湖泊’向系统的‘治流域’转变,生态修复由‘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实施一体化、综合化修复治理。”李彬表示。
一是坚持水岸同治。
长期以来,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们靠水吃水,依靠着“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排水—乌梁素海调蓄净化—退水进入黄河”,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但在这过程中,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化肥等容易随灌溉水流入乌梁素海。
李彬告诉记者,2012年以后,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巴彦淖尔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盐碱地改良、除草剂替代、玉米后茬免耕“一膜两用”等“四控”技术。
截至2023年底,乌梁素海所在的乌拉特前旗化肥、农药、农业灌溉用水量实现持续负增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2018年,乌梁素海还启动实施了污水“零入海”工程,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强对涉水工业企业管理,倒逼企业减少污水排放。
二是实施流域系统治理。
2018年,内蒙古启动了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以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为中心,实施沙漠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湖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七大类工程35个项目。
进入“十四五”后,根据《“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提出统筹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综合治理,安排重点项目13项,总投资约35.8亿元。据了解,目前已完工7项,随着相关治理工程实施,乌梁素海水质稳定在Ⅴ类,局部区域优于Ⅴ类,水质总体好转。
三是恢复水体良性循环。
对于乌梁素海而言,进水渠淤积严重,退水渠排水不畅,水体循环速度慢是影响其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
为此,内蒙古自治区新建了6座泄水闸及配套工程,使总排干向乌梁素海补水能力提高到每秒100立方米,打通了补水通道;开挖网格水道53条共119公里,优化了湖区的水动力条件;完成了海堤围堤加固、退水渠改造等工程,退水能力达到每秒60立方米,进一步提高了乌梁素海容泄能力。
四是实施生态补水。
李彬指出,近年来,水利部门积极协调黄河水利委员会,利用黄河凌汛的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对乌梁素海分凌生态补水。据统计,2021年补水5.98亿立方米,2022年补水6亿立方米,2023年补水4.87亿立方米,有效促进了维持乌梁素海生态蓄水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特别是随着河湖长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步伐日益加快。
“内蒙古自治区分管水利工作的副主席担任乌梁素海自治区级湖长,相应盟市、旗县、乡镇也分别设置了各级湖长,全面形成了党政负责、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格局。”李彬说,近年来,乌梁素海各级湖长认真履职、主动作为,审定并组织实施新一轮《乌梁素海管理保护(一湖一策)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严格落实《乌梁素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有关要求,全面完成乌梁素海健康评价工作,为科学管护提供了支撑依据。“各级湖长持续加强巡河巡湖跟踪问效,深入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每年定期组织检察、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河湖管理保护‘春季行动’‘秋季行动’,不断推动乌梁素海整体面貌持续改善。”
鸟儿的到来,是对生态恢复最好的证明。
李彬发现,曾经因水质恶化而离开的鸿雁,如今又飞回乌梁素海。据统计,湖区现有鸟类264种、鱼类22种,随着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已成为候鸟重要的栖息地。
不仅如此,在暑期,鸟飞鱼跃的乌梁素海每天都接待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等待乘船游湖的人们经常排起长队。
“近年来,我亲身参与了乌梁素海渠道堤防建设、生态补水及河湖长制落实等工作,见证了乌梁素海的生态逐渐向好,特别是看到湖区周围群众对我们做的工作比较满意,作为水利工作者,心里觉得挺欣慰,还有些自豪。”
李彬认为,实践证明,有效的治理不能单靠一个部门,要坚定的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之路。
乌梁素海的保护和治理问题,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牵挂。李彬清楚地记得,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乌梁素海时指出,“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如今,乌梁素海形成的独特小气候让沙漠止步于包头以西,为河套平原争取到更肥沃的土地,更加证明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一步,作为水利工作者,作为环境资源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我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继续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做好‘委员作业’,答好时代答卷。”李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