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事观察

“启东造”海工船舶缘何令人刮目相看?

通讯员 沈杰 李灿 本报记者 江迪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27日   第 04 版)

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LCO2货罐顺利交付,全球首套散货船碳捕集改装项目完工交付,全球首制大型立式超高LNG双耳船用燃料罐第一船套装船发运……今年以来,一艘艘“全球首制”从长江口驶向世界,“启东造”海工船舶正令世界刮目相看。启东海工园规模工业应税销售则在2023年同比增长20.6%的基础上,今年1月至4月又完成88.3亿元,增速达13.2%。业绩持续飘红的奥秘在于自主创新。

新定位,让企业更换了赛道

5月21日,在寰宇东方国际集装箱(启东)有限公司,储能集装箱生产车间里,一只只白色集装箱与普通集装箱看似并无区别,打开箱门,却见箱体密布电池组件,工人们正忙着组装。

“这是与普通集装箱完全不同的产品,也是我们公司拓展的新赛道。”公司总经理陈建军说,储能集装箱就像一个超级充电宝,一只箱子可储电5000千瓦时,相当于100多辆新能源汽车的储电量总和。

随着各行业绿色低碳进程加速,集装箱制造领域也孕育新的市场机遇,寰宇东方抢先布局储能集装箱等特种集装箱市场。公司紧贴市场变化,进阶市场定位:“为全球新能源装备打造最美‘铠甲’。”今年3月,寰宇东方喜获“中国储能产业最佳创新力企业奖”。

与此同时,寰宇东方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有效压缩单个标箱生产时间。公司设备工程中心副经理陈云龙介绍,历经两年,已经拥有了200多名“机器人员工”,打造了“工艺数字化设计”场景,荣获2023年度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优秀场景。

“海工园的蓬勃发展源于准确的战略定位,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质生产力。”这是启东市政协主席邵茂华多次带队考察调研得出的结论。近年来,启东海工园锚定“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船舶制造”,主攻智能船舶、高效绿色船舶、特种工程船舶等高技术船舶设计建造,全力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园区目前在手特种船舶订单超100亿元,今年预计有28艘高技术船舶交付。

新平台,抱团创新共御风浪

“看!一个全球最大、一个亚洲第一,挨在一起!”迎着江风,在振华重工启东海工码头,企业项目与生产管理部计划管理室主任孙向楠满脸自豪。

在孙向楠身旁是一排身形各异的“钢铁巨人”。这是全球最大、国内首艘双燃料动力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鲟”轮,是亚洲首制、国内首批专用海上风电运维母船“至臻号”;而在一旁,“至臻号”的升级版60人SOV风电运维母船“至诚60”也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

让孙向楠倍感骄傲的是,他担任过“新海鲟”轮项目经理:“‘新海鲟’轮的最大突破不在于体型,而在于为我国填补了清洁能源挖泥船研发设计建造空白。”刚完成“新海鲟”轮项目,孙向楠又接下了150米打桩船的设计建造任务,再次担任项目经理。他介绍,这是世界上唯一采用高低架切换的专用打桩船,配置5000吨推力的世界最大油缸,打桩船数字孪生系统以及比亚迪电池超级储能站设计研发的直流母线超级储能系统,实现了绿色化和智能化。

孙向楠敢接新项目的底气来自于共有的创新平台。为推动船企抱团创新共御市场风浪,启东海工园前年建立海工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形成“1+3”运作模式,即以华滋科技检测服务平台为引领、3个检测类服务平台为支持,瞄准前沿技术、关键领域攻克难题、持续创新。平台建成以来,累计共建省级研发创新平台15个,引进双创团队1个,签订产学研协议10个。

“海工园的企业,已经破除了‘围墙’,相互间深入推进创新协同、生产协作。”孙向楠说,“更有上下游企业依托创新平台携手攻关,我们有信心完成新项目的设计建造,确保150米打桩船9月30日下水,年底交船。”

新工匠,带出一批高技能人才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只有不断守正创新,才能拥有独门绝活。”“五一”假期前夕,江苏省工会庆“五一”暨“争做技术能手、争当大国工匠”工作推进会上,今年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研发中心电气室主任黄剑,作为劳模工匠代表发言。

回到公司的黄剑,身影忙碌。他主要负责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工作。这是海工装备的核心控制设备,就像人的大脑一般。许多项目工程都离不开电气室的参与,如今公司的订单都排到了两年以后,黄剑也忙得几乎没有休息日。

宝“剑”锋从磨砺出。今年48岁的黄剑,长期奋战在海工装备设计制造一线,苦练成了独门绝活。从参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圆筒型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希望1号”的设计建造,到设计国内最先进的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平台,黄剑在船舶电气领域主导技术攻关、创新20余项,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更让他骄傲的是,10年来先后为企业和社会培养500多名电工类高技能人才。他说:“现在的我,比搞研发更重要的是精诚育才,要以薪火相传践行责任担当。”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黄剑鼓励徒弟们大胆想、主动做,自主动手创新,并将独门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这两年,他的高徒顾林、韩磊等在长三角20城电工闯关大赛、“中远海运杯”职工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并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等荣誉。这位大国工匠带出的一支支创新团队,撑起了海工装备产业的脊梁。

2024-05-27 通讯员 沈杰 李灿 本报记者 江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353.html 1 “启东造”海工船舶缘何令人刮目相看? 62,35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