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乡村振兴

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建言:

乡村的未来,用“数字”来定义

张倩 本报记者 范文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28日   第 09 版)

北京密云极星农业西红柿产业园内,一辆升降车从轨道上缓缓滑动,工人站在车上,在给西红柿打枝蔓。本报记者 田福良 摄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按照“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的思路,从建设内容、建设方法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了数字乡村建设框架。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那么,“数字”如何以其独特优势,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日前,记者来到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一探究竟。

■ 数字技术勾勒出农村的“新”模样

每天一早,在宁夏石嘴山的一家智能化牧场里,“饲养员”——5G智能饲喂机准时开始工作,配料、拌料、投料,全程都是智能化操作,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奶牛各项指标的稳定。

“用上这套智能设备以后,所有的物料添加都有数量控制,而且可以追溯。”饲喂系统负责人王新文说,从把鲜奶收集到奶仓,到生产出牛奶,生产全过程不见一滴奶。

近年来,宁夏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抢抓农业数智化转型发展的新机遇,牵头制定了《宁夏数字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宁夏智慧农业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加快构建数字农业政策体系,推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赋能“六特”产业。在肉牛养殖方面,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建成六盘山肉牛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冷凉蔬菜种植生产方面,则依托宁夏农技云平台,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在线感知,远程智能控制精准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一句话,“数字”要素的参与,使得乡村更加生机盎然。

在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文沟村,用手机取水是村民马志有每天的固定动作,触摸屏幕,清澈的自来水便不停歇地流入自家小院。“咋样,厉害吧,专家说了这水可在‘云’上流动。”马志有笑着说,“咋也想不到从过去的驴子拖水能演变成现在这么高科技的操作。”

清华大学—宁夏银川水联网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工作人员说,“互联网+城乡供水”可实现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链条自动运行,从水务控制室到智能手机全天候在线。

在盐池滩羊标准化智慧养殖示范基地,养羊大户郑国和的羊有3万只。这么多只羊,怎么管?

“通过电子耳标和羊脸识别技术,随时了解所有羊只的活动量、食草量、体温等,还能实现批量繁育种源监控。我们的羊肉通过App直接订购,直送餐桌!”郑国和尤为自豪地说,“我想带动全县100个养殖户,一起实现智慧养殖,每户至少增收15万元!”

固原市西吉县西滩乡林家沟村,是典型的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小山村。“我们村住户分散、垃圾乱扔、卫生死角多,每次遇到大风天,村子里塑料垄膜满天飞,保洁人员跑断腿,村民也怨声载道。”村民马有清说,“后来政府给我们安装了‘村村享’App数字乡村管理系统,在手机上就能对治安、环境、防火进行监管,2部高空高倍摄像头和35部普通红外摄像头,可以看清村里的每一条街道,现在村里人人都成了‘保洁员’,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拿出手机拍照上传,分分钟解决。”

让当地老百姓感慨不已的是,“让人跑不如让数据跑”在宁夏有了生动实践。数字技术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勾勒出农业农村的“新”模样。

■ “新”农村发展的“新”问题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一件新事,但也是难事。

“媒体上不乏对数字乡村的报道,前沿的如无人农场、算法种植等。不过,不要误以为这就是乡村的全貌。”自治区政协委员王红艳指出,在现实中,既能看到传感器自动控制、机器自动采收的场景,也能看到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生产方式,果蔬种植依然很大程度依赖人工的情况。

不可否认的是,出于种种原因,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还需一段过程。

王红艳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各类农业农村人才的振兴。而现状是乡村依旧缺乏对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深入认识,对数字化的理解还浮于表面,数字化发展意识还不强。另外,乡村的主体是农民,要发展数字化应用主体应是新型农民。但由于农业劳动强度大、收入低,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人才难留住,也很难吸引到专业技术人才加盟,有的地方甚至难以保障数字化设施基本运维。

“技术力量薄弱、应用能力不强,限制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委员们关注的另外一个方面。

自治区政协委员魏莉调研发现,一些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站建设、农机智能装备等已初具规模,然而,在系统平台的搭建上常常各自为战,不同行政层级、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彼此割裂,无法贯通互联。一个个信息孤岛的涌现,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也背离了农业农村数据一体化的初衷,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大制约。她表示,在政府项目管理体制影响下,数字乡村项目难以明确服务对象,不能实现精准定位,进而影响了数字乡村建设的长足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真正做好数字乡村建设,必须要明确数字乡村为谁而建。

“目前大部分产业比较单一,且以生产效率较低的农业为主,数字技术也未能充分运用到生产环节,缺乏市场竞争力。”自治区政协委员马良宏也表示,数字乡村建设中,乡村的产业间融合度低,各产业之间关联较少,没有将数字技术充分应用到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基本还处于“单兵作战”的初级阶段,生产效益较低现象普遍存在。

■ 乡村振兴期盼跨越“数字鸿沟”

委员们认为,未来新农村发展要有三大支撑。

第一支撑是新农人。王红艳表示,未来新乡村是通过传统农民主体向“新农人”主体转型。“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格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农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境界与格局。因此,要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加强组织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才能让数据真正成为农民生产‘新农资’。”王红艳说。

马良宏建议,设立行政、事业编制考试定向招录专岗和回流人才专项资金,鼓励满足一定条件的优秀人才带着技术、经验“走回来”,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局。

“人才异能,备体者寡。”魏莉表示,当前农业数字化领域“即用”人才虽寡,但不乏挖掘“待用”人才。建议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区域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人才优势,并从现有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中,积极培养实用型农村信息技术人才,构建人才培育平台,激发人才活力。同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让本土青年人才“回流”“扎根”。

第二支撑是“新”乡村产业。“高科技必定会让农业更智慧”是王红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王红艳看来,数字乡村包罗广泛,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农业全产业链、乡村建设治理等方面,但重点是产业。“要从生产发力,把智慧农业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农业各领域各环节数字化,让产业发展更智慧,建设治理更有效。”她还建议,产业发展,要让新型主体能参与,让普通农民能获益,确保数字投入建得起、用得上;实现数字治理,更多要靠政府更好下沉数据资源,补上农村公共服务和民生短板。

第三支撑是“新”乡村基础构成。“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魏莉建议全面提高宽带网络覆盖率,让乡村地区与外界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开发适应“三农”发展的性能稳定、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维护方便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等,突出信息化从重建设向重应用、重效果转变的发展导向。她还建议推动“互联网+政府服务”更多地向乡村延伸,积极推进涉农事项全程“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

惟变所出,万变不从。“数字经济”能否真正扎根乡村,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走进大家的心里。上述政协委员均认为,只有顺应新趋势,把握新机遇,积极拥抱“数字化”,加大宣传力度和引导强度,转变传统观念,将数字红利有效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才能真正使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向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新境界。

2024-05-28 张倩 本报记者 范文杰 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建言: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570.html 1 乡村的未来,用“数字”来定义 62,57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