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委员风采

辛莉:非遗文化的行者与使者

本报记者 白杨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29日   第 06 版)

辛莉和学生在一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辛莉:深圳市龙岗区政协委员,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龙岗区文化馆御窑社会分馆馆长。

最美人间四月天,细雨蒙蒙的午后,走进深圳市龙岗区官合新村,推开一幢百年建筑的厚重木门,一位高挑白皙长发齐腰的姑娘轻声和记者打着招呼,她就是辛莉——景德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传统粉彩瓷制作技艺——粉彩花鸟”代表性传承人。一袭黑色长裙、粉绿相间的新中式外套,温婉大气的辛莉站在这个充满岁月痕迹和艺术气息的小院子里,像一幅新粉彩瓷板画,让人忍不住走近、了解。

辛莉的非遗传承故事,要从这幢历经风雨的百年客家老围屋的前世今生说起。

龙岗区龙城街道公共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曾文静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环卫工人休息和堆放废旧杂物用的,又脏又乱,加上年久失修,墙壁的裂缝能把一个成人的胳膊放进去,房顶也多处漏水坍塌。

“第一次看到这个房子,我好几个晚上没睡着觉。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当时哪里来的勇气,非要在这打造陶瓷新粉彩非遗技艺传承基地。”其实,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辛莉就在景德镇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还成为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后来因为参展频繁到深圳,她被深圳的文化交流和创新氛围吸引了。

“可能,越是在这个领域深耕,就越为这项技艺的魅力所折服,越希望有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喜欢自己研习多年的陶瓷新粉彩非遗技艺。”在辛莉的讲述中,虽然老围屋改造工程的困难比想象中要多得多,但两年后的那个傍晚,当小院改造一新、所有灯亮起的刹那,一切辛苦都变得值得了。

现在,这个古朴典雅的小院子是“非遗在社区”的试点单位。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前,我们总说‘进’社区,感觉‘进’是单次的、暂时的,而‘在’是常态的、稳定的。我希望非遗能和社区融合、共生、发展。”在辛莉眼里,这个小院子可以培育生活美学观念。目前,她已在此处开展雅集、读书会、非遗传承活动近百场……辛莉所做的,就是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把文化自信自强的种子种在每个人心里。

2021年,辛莉成为深圳市龙岗区政协委员,来到政协平台的她,迫切想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点事情。不久后,一件《关于龙城街道官新合大围屋的修缮和活化工作的提案》出炉了,在龙岗区发改、财政、文化、街道等有关部门重视下,目前该修缮和活化项目已获得区发改部门的立项,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你知道我什么时候最自豪吗?不是在国内获得多高的奖项和荣誉,而是在国外,大家对我的新粉彩技艺惊叹的时候。那一刻,我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辛莉打算,在这项非遗技艺的传帮带上下更多功夫,“欢迎有志于此的年轻人来学习,我愿意花时间免费教他们。只要能带出学生、把这项技艺传播出去就行。”

采访当天,记者遇上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厚含学院的郑绍远院长来找辛莉,他们商量的是“非遗进校园”在港中大的推广和艺术创意项目合作事宜。原来,在过去几年里,辛莉带领团队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为龙岗区仙田外国语学校和悦澜山实验小学讲授陶艺课80场,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小非遗人”。而在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讲授陶瓷非遗课,辛莉不仅为国外留学生展示、传授非遗技艺,同时,也让国外留学生自觉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讲好非遗故事、中国故事,辛莉及其团队每年都会参加6月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11月的深圳非遗周。同时,她策划组织的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国际当代陶艺展等,展览参观人数达20万人次。

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深圳市青年五四奖章、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前前后后获得的这多项荣誉,被辛莉视为自己身处这个重视技艺与非遗传承新时代的见证。谈及未来,辛莉很坚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这代非遗人的职责和使命。”

2024-05-29 本报记者 白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622.html 1 辛莉:非遗文化的行者与使者 62,62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