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骑行、轮滑、马拉松,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穿搭好物,时常在直播间购物……这些看似年轻人的“专属”爱好,如今正在成为银发一族的新时尚。
然而,也有部分老年人在紧跟时尚潮流的同时上当受骗。在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老年群体频陷网络消费‘陷阱’”成八大投诉热点之一。
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潜力巨大,但市场乱象也层出不穷。如何加强监管,增进老年人福祉,对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专家进行解读。
▶▶▶这届老年人更会取悦自己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十四五”期间,将有超过4000万职工陆续退休。
“当下银发经济市场具有需求量巨大、需求层次明显提高、需求类型多样的特点,呈现出从单纯的线下发展向线下线上交融发展,从单纯的物质层面向物质与精神层面并重的态势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长期关注着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在他看来,与上一代老年人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不同,“60后”老年人财富积累较多,在消费理念、养老需求上呈现出新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强。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培安注意到,“60后”老年人更愿意为自己的健康和晚年生活投资,他们不仅追求物质层面的满足,还追求“悦己与社交陪伴”的精神需求。“他们对智能化产品、健康服务、文化旅游以及社交娱乐等领域的需求更为旺盛,对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公共空间更为熟悉,对新型消费方式接受度高,同时也对多层次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规模、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约7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
“我国已进入长寿时代,老龄社会的发展不是洪水猛兽,它为经济带来的增长空间是巨大的。”在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看来,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银发经济前景广阔。
王培安认为,从需求侧来看,我国老年人口呈现出城乡差异大、区域差异大、居住方式差异大、消费理念差异大、健康状况差异大等特征,由此导致我国老年人口的需求多元、需求链条长,从传统的衣食住用行等实物消费到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再到旅游休闲、高品位的艺术欣赏活动、高端养老院和医院等成为老年消费的新需求和新亮点。
▶▶▶养老消费陷阱防不胜防
在老年人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却将目光瞄准了老年人的“钱袋子”。
在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的案例中,“5万多的听花酒”“婚恋平台的‘婚恋红娘’”“礼品卡套路”等,让“有钱有闲”的老年人频频误入消费陷阱。
此前,随着全国“赏花经济”的热度攀升,银发一族迎来错峰出游高峰。数据显示,跟团游是银发一族最喜欢的出游方式。然而,“低价游成了购物游”“万亩花海‘变身’路边野花”“免费景点要收费”……这些遭遇让不少老年人的出行很“闹心”。
中消协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一些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锁定老年人用户,推送离奇、浮夸“微短剧”,然后再以极低价格诱导其继续观看,并默认开通免密支付,随后按集扣费并自动播放下一集;网络保险销售广告以低价或免费为诱饵,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或体验后进行连续自动扣款成为投诉重点。
“老年人在时间和金钱上相对自由,但是由于社会参与度降低,对一些消费套路的辨别力也随之下降,更容易陷入消费陷阱。”鲁晓明表示,由于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消费套路让老年人防不胜防。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而健康、养老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由此产生了“金钱焦虑”和“健康焦虑”。“不法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各种骗局,比如投资骗局、社保卡骗局等,企图掏空老年人的钱包。”
目前,我国约90%的老人居家养老,7%左右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人由机构养老。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子女外出打工等因素,越来越多的老人无法与子女同住,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已经占到老年人口的半数以上。
“有的老年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之中,缺少子女的陪伴,在一些推销人员的长期温情攻势下,会出于不好意思而购买推销产品。”生活中,鲁晓明发现,有的老年人即使明知推销的产品有问题,但出于担心失去精神依赖而仍然选择购买。他呼吁,“老年人也有被关心、被爱护的需求,子女要时常与老人沟通,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
王培安表示,独居老人接触外界信息渠道相对单一和封闭,在消费决策时缺乏沟通和参考,更容易放松警惕、轻信对方。“建议增强独居老人的防范意识,重点针对独居老人开展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完善独居老人的配套制度,包括生活服务配套等;完善针对独居老人的消费和理财相关保障制度,确保独居老人在消费决策时具有更多的思考和回旋空间。”
▶▶▶守好、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
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成为我国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在调研中,鲁晓明发现,目前我国适老化产品供给不足,比如数字适老化产品数量、种类相对较少,专门服务老年人的数字适老化市场尚未形成。
“跨越老年‘数字鸿沟’有助于释放线上消费潜力,助推‘银发经济’发展。”王培安对此也有着相同的感受。他建议,一是全面推进数字适老化,帮助老年群体走出“数字困境”需要“适老化”;二是老年人群要主动拥抱数字化产品,适应数字时代,迎接数字时代,主动使用、大胆尝试数字化产品;三是提高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倡导“老有所学”,大力发展老年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数字素养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动员企业和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充分借助志愿者服务团队来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近些年来,我国养老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目前达到34.45万家。“但是养老产品和服务的相关标准缺失、专业人才队伍缺乏。”鲁晓明建议,尽快推进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制定工作,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和重点企业监管制度,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预警机制,帮助老年人有效识别投资风险。
针对涉老诈骗行为,王培安建议,在加强立法的同时,应将预防关口前移,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将安全意识教育纳入老年教育体系,鼓励城乡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开放大学”开展识骗防骗宣传教育。
相比于日常消费中的套路,投资理财领域因为涉及金额大,容易对老年人的“钱袋子”造成更大威胁。周延礼呼吁,“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养老金融的布局和规划,为老年群体做好财富规划和安排,使老年群体老有所养,不担心未来的资金保障。其次,金融机构要加快产品服务的创新,有针对性地研发一些保险产品,满足老年群体对金融保险产品的需求。同时要加强宣传,让老百姓了解哪些产品适合自己,为老年人‘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产品。为老年人做好多险种的、综合化的养老保险安排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