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之滨的广东深圳,无人机穿梭在高楼大厦间,为忙碌的上班族送外卖;在新疆阿克苏,植保无人机进行棉花的田间管理……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已逐渐“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国低空经济已迎来快速发展期。未来,我们或将看到一个‘繁忙的天空’。”受访的委员及行业代表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涉及领域多、产业链条长,对我国经济新动能的培育至关重要。低空经济要实现行稳致远,需把握好产业有序发展尺度,稳妥有序布局,发展与安全并重。
近期,《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将建立大兴机场与雄安新区,首都机场与天津、廊坊等地区的通勤航路航线,探索“分体式飞行汽车城际通勤+城内摆渡”应用新业态。不只是北京,近期,广东、浙江、安徽、山东、山西等多地密集出台促进低空经济的政策文件,抢占低空经济赛道。
▶▶利好政策推动 后发优势明显
何为低空经济?业内人士表示,低空经济是指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航空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低空飞行活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保障、衍生综合服务等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
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项鼓励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到2030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形成万亿级规模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
为何低空经济利好政策如此密集发布?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陈倩雯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新赛道上不能掉队”。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亟待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是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角逐的新领域,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科技创新的新赛道。发展低空经济将更好促进相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除了利好政策推动,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的支撑。在我国低空经济相关产业中,无人机产业优势显著。
作为无人机领域的典型企业代表,北京市商会副会长、联合飞机集团董事长田刚印告诉记者,我国低空经济相关产业中,无人机产业优势已十分显著。无人机可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和航空级无人机。我国消费级无人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2023年已达到千亿级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工业级无人机正处于爆发期,未来市场预计是消费级市场的100倍。此外,航空级无人机尚处在研发期,预计在未来5-10年迎来爆发,市场将会是工业级无人机的1000倍。“仅以联合飞机集团为例,已经建立了包含无人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有人机改型无人机等类型在内的无人机产品体系,其中TD550高原型无人直升机、Q20镭影多旋翼无人机已经应用于物资投运、应急救援、电力巡检等众多领域。”田刚印介绍说。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用航空飞行器保有量约为3173架,无人机注册数量已达126万架;无人机飞行时长达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有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运营企业近2万家。
利好政策的推动,良好产业基础的支撑助力我国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市场嗅觉是灵敏的,多年前我国低空经济已初露锋芒。”深圳市政协常委夏炜介绍,他自己所在的公司“北航投资有限公司”七八年前就开始关注、布局低空产业。“从预计的市场规模来看,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全球主要国家拥有1.1万座通航机场,我国目前只有451座,占比还不到5%。从这个维度上说,我国的低空空域具有非常大的产业规模和发展空间。同时,基于我国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和新能源汽车扎实的产业根基,未来我国低空经济将会呈现更加蓬勃发展的势头,呈现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蓝海市场。”
陈倩雯也表示,随着我国无人机技术日趋成熟和低空空域管制逐步开放,我国庞大的低空经济产业链雏形初现,低空经济将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统筹发展与安全:造飞机、搞基建、抓应用
低空经济前景广阔,那么如何让低空经济从“空中飞”到“落地用”,真正实现行稳致远?受访人士一致认为,可从“造飞机、搞基建、抓应用”三个重点方面着手,并兼顾发展与安全。
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基本要素一直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今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促进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他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已在轻小型无人机细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且技术创新能力、产品质量表现、场景多元开拓全面引领世界。但作为低空经济发展重点的大型无人机及载人航空器相对发展缓慢。主要体现在企业技术研发进展慢、产品成熟度低、投资力度不足,究其根源在于我国空域管制过严,导致刚性需求应用尚未启动。
为此,张懿宸表示,可适当放宽低空空域管制,激发行业活力。“建议有关部门主导加强与民航等其他空域使用者的协调,在确保低空空域安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研究对现有空域管理规定进行调整和优化,合理划分低空空域的使用区域和高度,明确不同区域和高度层的飞行规则,以及相应的管理和服务支持措施。同时,研究进一步优化简化空域申请和审批流程、减少行政手续、缩短审批时间等举措,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张懿宸说。
同时,张懿宸建议,可考虑在深圳等低空经济发展意愿和需求大、经济活跃程度高、行业基础扎实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成熟后在更大范围复制拓展。
对此,夏炜也表示,目前我国低空经济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在于低空经济实现周期长,资金需求大,适航取证较为困难,商业场景仍需进一步突破创新;机遇在于政策扶持力度大,产业人才供给丰富,市场容量广阔。总体来看,低空经济发展正当其时。而深圳具有培养低空经济产业的沃土,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可在低空经济领域引领新潮。
低空经济发展,基建要先行,与10年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要先建设充电桩一样,这样才能保障应用场景顺利落地。在田刚印看来,可重点推动低空航路航线划设,完善区域航路航线网络布局。同时,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建议由国资公司牵头,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一批起降点等基础设施;推进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低空空域数字孪生系统,提供综合服务。
让低空经济全面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才能真正让低空经济实现场景应用。但从目前应用来看,低空消费类市场仍处于初步成长期,各地农林植保应用较为成熟,文旅场景释放较多。“可支持和发挥大载重、长航时无人机在应急救援、维稳处突、森林消防、警务航空、医疗救护、电力运维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建议发挥政府采购效能,拓展各类低空应用场景,提升低空飞行规模效应。”田刚印建议。
无疑,在当前形势下,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对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但也要避免“一哄而上”,同质化竞争,同时要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从空域管理、飞行审批、配套设施建设、法规标准体系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和安全保障,因地制宜发展好低空经济,更为重要的是要尽快推动航空产业国产化替代,保障供应链及国防安全。
“当前我国航空领域的核心零部件及技术多受制于欧美发达国家,严重依赖进口,如航电系统、航空发动机,以及大型无人机的芯片、电池等。建议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航空产业核心零部件、算力算法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加紧解决核心‘卡脖子’问题,提高国防安全和产业自主可控能。同时,建议有关部门积极抢抓行业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在研究借鉴美欧等国做法的基础上,抓紧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及配套政策。”张懿宸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