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惠民保’的投保率达到58.9%,全省投保人数占到了全国投保人数的1/4左右。”4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分专题讨论会中,来自浙江的全国政协常委成岳冲抛出的一组数据,吸引了现场不少人的注意。
成岳冲所言的“惠民保”,是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该保险聚焦居民的重特大疾病保障,与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前后相接,是我国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的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医保体系的一种制度创新。
因年保费只有百元左右,却能享受最高达百万元的保障,“惠民保”常被人们称为“物美价廉”的保障。但成岳冲对这份“物美价廉”的保障所持的态度并不十分乐观。他说,因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惠民型商业补充保险总体上“发育不全”,目前还无法覆盖更广大居民,不能切实减轻居民因大病引起的医疗保险目录外用药的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于这份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沉重”,成岳冲又提供了一组数据——
自2020年以来,全国30余个省市区的局部地方开展了以保大病为主要功能的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推出了200多个“惠民保”项目,投保人数1.4亿,投保率仅为20%左右。
“相较于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医疗救助这两个环节已有较为完善的制度设计,大病保险的制度设计则相对滞后。尤其是商业型大病保险,至今仍处于各个地方自行摸索阶段。”结合各地特别是浙江全省域推进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探索实践,成岳冲认为,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到了补上“缺环”的时候。
“缺环”怎么补?成岳冲认为,首先需要选定改革方向,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力量。
结合各地实践,成岳冲发现,以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完全市场化的商业型医疗保险群众的接受程度还不高,而完全由政府主导并操作的“惠民保”则容易导致与基本医疗保险捆绑销售、市场活力不足,甚至简单并轨嵌于基本医疗保险内的大病保险项目,从而存在影响基金运行安全等问题。
“因此,要建立商业型大病保险制度,既要发挥好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在规范给付、加强监管、维护权益、宣介政策等方面加强规划引导。同时,也要发挥好市场这只手的作用,坚持‘保本微利’,通过普惠性制度设计,既保障商业保险机构可持续发展,更保障投保群众的合理权益。”成岳冲强调。
实现“两只手”协同发力,关键在顶层设计。成岳冲进一步建议,国家应组织力量系统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在国家层面出台“惠民保”指导意见,明确功能定位、投保范围、赔付机制、运营监管等内容,允许和鼓励投保人使用其个人账户资金支付保费,允许商业保险机构共享政府医保部门的有关医疗信息数据,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加快建立我国覆盖更广人群的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还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夯实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功能。”成岳冲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