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与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重要通知,明确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作物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这一政策的全面推行,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提供了坚实保障,标志着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重大优化,也是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系的有力加强,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底线思维的原则,对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作为粮食安全的核心环节,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自然条件的影响极为显著。从播种到收获,灾害性天气、病虫害、市场风险等不可控因素对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的安全生长构成了较大威胁。据估计,每年因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导致的粮食损失高达1200亿公斤。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代表了农业风险管理机制的重大创新。这些政策通过有效分散粮食生产经营风险,为农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缓解了农民因自然灾害或市场变动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也确保了粮食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国家粮食安全构筑了坚固的防线。
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为农民种粮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收益风险保障。在过去,种粮农民往往因为担心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而不敢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这种保守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粮食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完全成本保险以及种植收入保险的引入,通过风险分散和转移,减轻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敢于尝试新技术、新品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出,带动收入增长。同时,保险机构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不止于风险承担者,一些地区的承保机构还积极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升级生产技术,提升田间管理水平,引导他们走向科学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之路,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效益,实现收入持续增长。
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条件和基础支撑。随着这项保险政策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将与农村信贷、投资、储蓄等金融服务之间形成深度融合,逐步产生协同效应,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该项政策降低了金融机构提供农业信贷时的风险敞口,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农业领域,改善种粮农民融资难的困境,使他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必要的生产资金实现扩大再生产,切实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同时,该项政策也为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增强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和活力。这些积极因素相互作用,将共同构建起一个稳健的农业金融生态系统。
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自2018年开始试点至今,实施范围逐步扩大,覆盖面积不断增加,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但该项政策的实施仍面临着不少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一是保险制度精细化水平不高。大多数省份未进行区域风险评估和费率划分,保险额度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方式。二是受灾农户查勘定损效率低。受灾后,保险公司查勘定损不及时、不准确,存在协议赔付或平均赔付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地方财政压力增大。粮食主产省往往都是财政弱省,高额的保费补贴将进一步加剧地方财政压力,负担较重。四是保险数据挖掘利用不足。农业保险相关数据分散在不同的机构和部门,尚未建立完整的农业保险大数据平台,导致信息共享障碍和挖掘利用不够。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这对强化农业风险管理、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采取切实措施,细化政策方案,提升服务效能,并扩大政策宣传,确保这些政策得到有效实施,让种粮农民广泛受益。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持续巩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这不仅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至关重要,也为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江苏省委会副主委,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南京财经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