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法治社会

北京市大兴区:

“协”办家务事 “商”出信任感

本报记者 高志民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06日   第 09 版)

5月30日,北京市大兴区清源街道议事清单已经列到了1000多行。从遇到不满就投诉,到发现问题先“报题”,深入推进“聆聚力”拉家常议事协商工作以来,清源街道广招“议者”、广纳“议题”,在24个社区全面铺开议事厅、议事站、议事角、议事亭,将上千件小微愁盼办成了居民朋友圈里的“小确幸”。

来“厅”协商 到“站”议事

让居民就近能说话、有事好商量,从楼门里的议事板凳到小区广场的议事长廊,清源街道各社区按照有标识、有桌椅、有规则、有氛围为标准,创新性布设了各类议事场所30余个。

枣园社区的拉家常议事厅自建成以来,邻里自发议事就成了常态,每天最多时能来十多拨居民:10号楼的婆媳间产生了矛盾,叫上街坊四邻和楼门长从中调和,来龙去脉说完,楼门长劝一劝、讲讲理,问题就解决了;35号楼门小广告比较多,同楼的三五个热心住户坐下来列“任务书”,每周排班清理,并留意贴广告的外来人员,自己的楼自己管……

一个个自发议事的场景,一定程度上激活了邻里关系、激发了共治动力,但真正让居民乐意聊、愿意说的源头,是社区居委会“聆听民需、主动解需”的决心。本着“有地可聚、有事即叙、有难即疏”的原则,一年间在枣园社区议事厅开了70多场议事会,吸纳民意56条,就公共事务拟定议题68个,解决实际问题2003件。

近年来,这样的场所在大兴“遍地开花”。国际港社区在开放型居委会建设中,特意划出一片休憩区,正式挂上“议事厅”标识,和楼门长约定好每月议题都在这里商出一二。学院社区的议事长廊是原闲置空间改造而来,绿植铺顶,枝蔓垂落,在初夏时节已然成了大家打卡的去处……议事阵地从没人来到没空座,成了党员、志愿者们的“老地方”。

月月相“约” 开出“良方”

“马上就进入汛期了,今年小区有哪些预防措施?”“物业能去顶层楼看看吗,可得留心点平层积水”“去年新修补了墙,还是再检查一下别有裂缝”……5月10日,康宜园社区议事厅里,居民你一言我一语,提问题、说办法,为社区解决漏雨问题支招儿。

自去年康宜园社区倡导“逢十议事”以来,每月10日,各楼门长都会主动来到议事厅,物业结合近期12345热线问题,给出解决方案,热心志愿者就发现的情况问个究竟。以改善民生、提升环境的小事、实事为切入点,大家围坐一圈,共同为解决社区问题建言。

定期议事还推动了居民“向前一步”,主动担责。今年3月10日,近20名宜彩阳光为老志愿服务队人员在社区居委会聊起了家常,主题就是“为老服务如何更精细”。在康宜园社区支部书记孙佳的主持下,一个个好想法保留,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提前被预判,经过半个多月的反复研讨、商议,最终形成了“幸福五色花”分级养老服务模式,按老人需要帮扶的程度,实施“红、橙、黄、蓝、绿”五级分类,开展精准帮扶。

把“话筒”交给群众,大兴区鼓励各社区确定专题议事时间,养成习惯、形成机制,在讨论、沟通中,提升群众参与协商议事的意识和能力。今年以来,已收集居民诉求178个、确定形成议题150个,以协商激发本地居民打卡“家务清单”上千余次。

倾听民意 广集民智

开展协商议事活动,不仅要把群众“请进来”反映问题,还要“走出去”收集群众建议。近年来,大兴区要求各街道通过走动协商、网格协商、线上协商等途径,丰富议事协商形式,让矛盾在苗头化解,把小微问题消解在楼门内、网格内。

丽园南区社区创新建立“一新两勤铁粉行”模式,即底册新,勤迈腿、勤沟通,发展“铁粉”协助包楼社工掌握一手情况。社区将1100余户居民细化为9个分片,社工在片内接单,发动楼门长等“铁粉”协商解决小微需求。

在常态化协商推进下,各社区还相继培养出“民间议事专干”。康馨园社区的“童声议事组”、滨河北里的“老干部议事队”、丽园南区的“红色先锋议事队”……在身边人说、身边人干的带动下,家门口的议事协商体系日渐完善,遇事能商量、有事好商量也成为居民们的共识。

据了解,清源街道聚力“拉家常”议事协商会正是北京市大兴区健全社区协商议事制度,推进“参与型”社区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兴区通过扩大宣传、扎实落地、深化品牌,实现了“拉家常”议事会在全区20个镇街的273个社区、417个村100%全覆盖,年均开展议事协商6000余场,累计解决各类民生诉求12万余件,逐渐形成了“小事不出楼门、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镇街”的“参与型”社区治理模式。

2024-06-06 本报记者 高志民 北京市大兴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030.html 1 “协”办家务事 “商”出信任感 63,03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