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生态

一渠“长潭”何以“甘冽”

——福建三明市政协“委员河长”魏国桢讲述长潭河的美丽蝶变

本报记者 王惠兵 通讯员 张华 伍宸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07日   第 09 版)

▲长潭河下游的竹青背水电站整治前

▲长潭河下游的竹青背水电站整治后

长潭河 陈汝辉 摄

谷雨至,萍始生,百谷茁长。

蜿蜒于福建宁化、长汀、清流三县的长潭河,在两岸青松茂林的掩映下,以一渠碧波微澜的春意,潺潺流入位于三明市清流县长校镇的竹青背水电站,实现了水质“甘冽”。

“你瞧,眼前这‘水晏河清、山秀林美’之景,让人实难想象三年前它也曾垃圾成灾、苦治艰难。”作为该河段的“委员河长”,三明市政协“委员河长”、清流县政协委员魏国桢亲历亲见了这渠“长潭”的美丽蝶变。

长潭河,位于闽江上游,一路流经清流等地的多个乡镇,注入九龙溪,再经沙溪汇入闽江。其在清流境内长42公里,流域面积237平方公里,两岸居住1.66万人,古时亦曾是当地内外货运的“黄金水道”。

“2020年7月29日,我一直记得这个光荣的日子,彼时我被选聘为三明市政协‘委员河长’,正式挂钩负责长潭河的巡河履职工作。”魏国桢回忆往昔,乐呵呵地说。

“第一次巡河,正逢一场暴雨刚过,那时的长潭河之景让我着实吃了一惊。”在魏国桢的描述中,整个河面漂浮着许多垃圾,随着浑浊的洪水滔滔而下,汇聚到下游的竹青背水电站坝头,长潭河面一时成了“垃圾展览厅”,水电站成了“垃圾转运站”。而待洪水退却后,水电站坝头一带的河岸“彩旗飘荡”,河道水面“万头攒动”,红色、白色的塑料袋和各种污浊的废弃物,挂满了树枝、堤岸,倘若不是电站水坝拦着,垃圾定将继续漂流,污染下游河段。

作为“委员河长”,魏国桢立即拍照记录,上传至巡河App平台,得到了清流县政协、河长办、生态环境局,及长校、里田等沿河乡镇的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县、乡、村、部门多元联动的专项会议,研究制定系列针对性治理措施。

其中,针对暴雨造成的河道污染,清流县长校、里田两个乡镇更是第一时间组织专业的河道专管员清理河道垃圾,连续作战,打捞清运,终于恢复了河道整洁。“但是‘苦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水晏河清’的治理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待下一次雨季来临时,河面再次垃圾成灾。”魏国桢的话里难掩忧虑。

“哪里来的这么多垃圾?”“为什么反复清理、反复产生?”与魏国桢一同忧虑的,还有不少清流县政协委员。大家一道积极分析,寻找治本之策。

后经实地调查和走访,委员们发现了,原来垃圾主要来源于沿河两岸,附近村民时常将生活垃圾丢弃到河岸边,一些农膜、农药瓶等农业废弃物也被丢弃至河岸边,大雨一来,这些废弃垃圾及岸边的林木枯枝烂叶便被一同冲入河道,顺流而下,不断汇聚增多。

“这正是河道垃圾反复清理、反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委员们在调研中还发现,长潭河垃圾的来源其实很复杂,不仅有本县里田乡、长校镇产生的垃圾,还有上游宁化、长汀两县沿河乡村产生的垃圾。因而,如果上游垃圾未根本整治,下游垃圾永远清理不尽。

“要想河水美,河岸要先清。”在委员们的呼吁下,相关部门与属地乡镇就长潭河治理达成一致共识。其间,令魏国桢欣喜的是,长潭河清流县段属地的长校镇、里田乡政府集中人员,下大力气,深入村户开展宣传,引导村民改变生产生活习惯,同时增设垃圾桶、配备村级保洁员、聘请专业垃圾打捞队。一次次入户、一次次劝导、一项项措施,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解决垃圾入河问题,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在治理河道垃圾中,长校镇创新垃圾“分段拦网”清理法,大大提高了垃圾清理效率,不仅降低了垃圾清理成本,还有效避开了深水区河道作业的安全风险问题。

如何解决农业废弃物这一特殊垃圾入河问题,亦成为相关部门治理重点。2022年2月,魏国桢受清流县农业农村局的邀请,参与商讨农业废弃物处置办法。深入走访相关乡镇和农户,广泛征求意见,确定采取设立农药瓶回收点、实行补贴价等政策,促进农业废弃物回收。目前,全县共布设49个回收点,明确回收补贴价,农药塑料瓶2元/公斤,农药玻璃瓶0.8元/公斤,农药锡箔纸袋4元/公斤。该制度施行以来,共回收19.2吨,补贴26.75万元,农业废弃物入河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长潭河河畅水清,我这个河长能发挥作用,与政协组织的独特作用可分不开。”魏国桢笑着说,“要知道辖区河段治理是基础,上下游联动治理是关键。”近年来,清流县政协发挥“民主监督”的优势,以委员河长工作为着眼点,牵头开展长潭河上下游“跨县联合整治”,建立“两地四县”(三明市清流县、宁化县,龙岩市长汀县、连城县)联动会商机制,四县“委员河长”定期联动巡河,定期会商交流,针对发现问题,共商解决对策,组织统一行动,让沿河两岸老百姓直呼,深切感受到长潭河带来的崭新变化。

“河湖治理,必须久久为功。”如今,面对魏国桢持续不断反馈的部分河段出现“蓝藻”现象等问题,县里立即做出保持水流动,增殖放流白鲢、黄尾密鲴等措施。同时,为从源头解决沿河养殖污染“老大难”,县畜牧水产中心与县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推进养殖粪污资源化规范化利用,督促养殖场(户)推行粪污干湿分离、粪肥密闭发酵、沼液种植消纳等模式,将养殖污水“变废为宝”,实现“种养双赢”。

斜风细雨,湿润山林。跟着魏国桢的脚步,行走于长潭沿河生态走廊,眼前的河道清澈见底,两岸山高林密,丝丝清新之气沁人心脾,恍若人行画中,细细描绘出闽江上游的“清流之笔”。

2024-06-07 本报记者 王惠兵 通讯员 张华 伍宸 ——福建三明市政协“委员河长”魏国桢讲述长潭河的美丽蝶变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087.html 1 一渠“长潭”何以“甘冽” 63,08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