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百姓来说,失能及半失能老人的日常照护是最主要的痛点。”
“人才供给不足,谁来服务目前北京的465万常住老年人?”
……
5月27日,在北京市政协主席年度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政协委员、党派代表、专家学者等围绕“提高养老服务针对性,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议题纷纷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目前,全市累计签约长期居家照护服务1300余单,有效解决了1000多个家庭重度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问题。为了方便老年人就餐,2022年以来,已累计建成养老助餐点2136家,覆盖全市四分之三的城乡社区。”北京市民政局有关负责同志首先介绍了北京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工作情况。
对于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许艳丽委员建议,对养老驿站和街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进行整合划分,并鼓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增设社区护理站,现有社区护理站增设社区养老床位,使得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分流并享受不同类别的养老服务。
针对现有送餐模式普遍存在人力成本过高、老年餐配送效率低等问题,王喆委员建议,在已有助餐网络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堂食服务的基础上,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农村邻里互助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独居、无人照料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极为分散且复杂,进而容易引发服务落地不均衡现象。”余立新委员建议,精准识别养老需求,制定更加贴合需求的服务计划;优化资源配置,将集约式和分布式布局策略相结合,以提升整体经济效益;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多层次、分级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杨莉珊关注的是养老人才培养问题。她建议,设立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给予中高级养老护理人才以匹配的职称体系与晋升通道。“同时要鼓励引导家政、物业、医疗护理等关联领域的人才流动与转型;还可以通过培训、技能考核、多点执业、增加津贴等方式,引导社区工作者、社会志愿者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杨莉珊提出。
“我去调研养老驿站,里面新奇产品挺多,但真正能够解决日常照护痛点的产品还是不足。比如床前护理辅助设备、协助大小便机器、翻身辅助设备、自动洗澡设备、做饭机器人和喂饭机器人等,较少能看到。”刘中委员表示,应进一步摸排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需求,编制需求清单,引导科技创新产品的解决方案。
“目前,北京常住老年人口达465万人,‘老老人’(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已达85.5万人,每天约有800人步入‘新老年群体’。”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成海军表示,接下来要进一步发挥北京医疗资源多、专业人员多的优势,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互联网+医养”融合服务,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满足广大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
委员们不时提笔记录、交流探讨,共同寻找着破解养老工作难题的答案。
北京市政协主席魏小东表示,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将提案办理放到首都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将协商民主贯穿于提案工作全过程,使提案办理协商的过程真正成为协商民主有效实践、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推动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