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营口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代萍: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把握“三个方向”

本报记者 李元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11日   第 09 版)

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关键一招。如何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营口市政协副主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代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什么是农业新质生产力,体现在哪里,对农业有什么帮助?

代萍:我想,农业新质生产力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升级,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型生产力。

而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像传统的农业工具被智能化的农业装备所取代,如智能农机、无人机喷洒、自动化灌溉系统等,现代信息和生物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二是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通过品牌化、差异化的农产品开发,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结合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对农业主要帮助则体现在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了国家粮食的自给能力,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农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活质量的提升上,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记者:如何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航道”上把握新质生产力,又如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呢?

代萍: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航道”上,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三个方向: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出发点,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增强农业竞争力为抓手,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重点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研发,推广应用智能化农业机械、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大力发展绿色生产,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二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现代化,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三是培育引进乡村人才,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管理能力,为农业新质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记者:如何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

代萍: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从智能化农业机械到生物技术的应用,再到精准农业的实践,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在为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一是种子科技创新。种子这个农业“芯片”,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要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大力提升我国种企综合国际竞争力,为种企“走出去”提供政策指引;建好海南、甘肃、湖南等良种繁育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制种企业在境外建设种子基地,更好地为境外客户提供便利服务,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并提升我国种企影响力。二是农机装备创新。当前,农业生产各领域对农业机械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像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微型小众机械发展较慢,要注重研发和制造这两个环节,完成从科技成果到产业转化的跃升,尤其要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三是智慧农业创新。通过大数据支持,提高乡村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覆盖率,在智慧农业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智能装备等领域应加强自主研发和推动国产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精确监测和调控,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和效率。

2024-06-11 本报记者 李元丽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营口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代萍: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191.html 1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把握“三个方向” 63,19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