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乡村振兴

“小青虫”变身富民兴村“大产业”

清歌 江迪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11日   第 09 版)

初夏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在江苏省灌云县侍庄街道的豆丹产业园内,数十位当地妇女就趁着露水尚未退去的时候在豆地里拿豆丹,不到一个小时,总重40公斤的鲜活豆丹就被守候在此的饭店老板买走。经营该豆丹园的马亮介绍说,“自5月下旬起,我们豆丹园每天要向外销售100公斤左右的头茬豆丹,虽然价格高达每公斤200元,但还是供不应求。”而在几公里外的县城向阳路农贸市场内,豆丹经纪人和商贩们则开始了新一天的讨价还价,望着一车车豆丹被商贩们运走,经纪人们则露出了笑容。

豆丹,学名豆天蛾,也叫豆青虫,是一种生长在黄豆上的昆虫,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又有良好的药用保健作用,一般都是在5月底上市,且在当年的10月结束。作为灌云县享誉在外的一道美食,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灌云人引以为豪的家乡菜,最贵的时候,一大碗豆丹能卖到3000元。因为坊间有“豆丹离开灌云就失去了原味”一说,灌云的大小饭店都主打豆丹的品牌,当地最有名的几家豆丹馆在旺季时,可以说是一桌难求。

据灌云县政协委员、县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马丙四介绍,20世纪七八十年代,灌云人就有着吃豆丹的传统,豆丹美食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2017年12月,原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灌云豆丹”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截至2023年10月,灌云豆丹养殖基地超1万亩,豆丹专业养殖户100多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年产值达20亿元,成为引领农民创新创业致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豆丹产业在灌云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协委员的积极参与,过去好几年的县政协会议上,提案委都会收到委员的建议和提案,而一年一度的“灌云豆丹节”则把豆丹产业推向了高潮。

为了提高豆丹的养殖规模,灌云县政协还组织农村农业界别委员深入豆丹养殖大棚提供技术支持,今年4月20日,三位委员走进杨集镇孙跳村豆丹养殖大棚,向80多名农民讲解豆丹人工室内育种及大豆田间管理技术。委员们强有力的技术后盾,让豆丹养殖户们解决了养殖过程中的技术之忧。

这两年,灌云县委县政府提出,作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豆丹,必须全力进行保护,而且要可持续开发,继而带动县内相关产业。为此,灌云县政协先后举行“发展豆丹产业 助力产业增效”“豆丹产业论坛”等协商议事活动四次,向县委县政府报送社情民意6条。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县政协注重发挥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为豆丹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于灌云豆丹美食,县政协委员、灌云县鸿成食府总经理张鸿成最有话语权,这位从事烹饪近40年的大厨,对豆丹采购和制作很有研究,除了选购个大丰满的豆丹外,还要有“三多”,即烧制豆丹时,豆油要多、辣椒要多、盐要多,这样才能烧出好味道。这两年,在服务好本地食客的同时,张鸿成又把眼光瞄向了微信和抖音等平台,向食客介绍豆丹的烹饪方式,短短几个月,点击率就达10万余次,而网上销售也十分火爆。

灌云县政协主席包振表示,对于一个农业大县来说,小青虫(豆丹)看似不起眼,但做好了却是一篇大文章,为了让豆丹美味北上南下,县政协将继续发挥好委员们的优势,在提升豆丹品质、做好技术支持、讲好豆丹故事、弘扬美食文化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清歌 江迪)

2024-06-11 清歌 江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192.html 1 “小青虫”变身富民兴村“大产业” 63,19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