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费互联网创业者来说,当下中国市场是一个行业黄金期。从原来的上网获取信息、通信,到现在大众的吃、穿、用、行、娱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付费应用(App)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翻看社交媒体上大家对“自动续费”的看法,评论区吐槽的“苦水”占了好几屏,主要集中在反对“默认勾选”、看不到“会员服务协议”、“退订”入口隐蔽等几大方面。有人感叹,每个月各种会员费就要“好几百元”,劝网友们认真检查各项扣费服务自己是否还在使用。
监管已经出手。如,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无疑给自动续费的商业模式画定了服务红线。此外,《实施条例》还规范了预付式经营方式、明确直播平台的信息提供义务、保障“无理由退货”、关注加强消费者组织建设……进一步织密了网络消费安全“保护网”。
但是,法律法规只是确定了最低标准。在营利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跟随时代变化不断完善,好一点,再好一点,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与消费者、行业从业者以及社会各方一同奔赴。其中,商家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消费者维权的第一选择往往是与App客服沟通。针对这种现象,接受采访的几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即经营者要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给消费者充分的选择空间。经营者的活动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感,因此经营者自律的“诚意”是改善消费体验的最关键一环。通过预付费模式,培养用户习惯,增加产品黏性无可厚非,但霸王条款实在不可取,也会败坏消费者好感,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