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宝藏

龙头山的故事

肖甲文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13日   第 11 版)

宁古台旧址远景

在宁古塔将军旧城遗址以东不到2公里的海浪河边,有一个孤立的小山包,这就是龙头山。它高不过10米,略呈方形,顶面平坦,西北两侧是断崖。从东面缓坡上去,环望四周,沃野平展,海浪河呈网状流过。唯其东南,有丘陵山山相连绵延而来,像一条巨龙低下头来,到海浪河中汲水,因此当地也有龙头山的传说。

龙头山又被称为点将台。考古发掘已经证实,这座小山是古代的军事城池遗址。如今,仍然能够在其南面崖下看到古代堑壕遗址:它的东北两面山下的土包,就是夯土墙的遗存;环山四周,有明显的马道遗迹。

龙头山本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然而,“山水固以人传”,清初以来,关内流人来此生活,或咏之以诗,或载之以文,才使得龙头山众多的名字和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龙头山又叫宁古台,为满语“六个”之意,相传古代曾有清朝皇族远祖六兄弟居于此。张缙彦《宁古台》一文中说:“宁古塔者,命其地也。其山则曰台,塔与台音相近也,或以山形如台,故名。老人言:百年前居民不过数家,依山而居,后移此城,故至今仍之。”这说明先有宁古台,后有宁古塔。

明初,这里是东海窝集部宁古塔路;1636年,清政府建驻防城即宁古塔旧城;1653年,设昂邦章京,1662年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由此可见,宁古塔既是古城名,又是地域名,也是官职名,还是一段历史的代称,而这一切都源于宁古台。

宁古台也是当年流放文人经常饮酒赋诗的场所。1661年九月初四,因人工出资修缮北京前门城楼,方拱乾一家将被赦还南归,张缙彦、吴兆骞等18人在宁古台设宴饯别。此时,恰有一只雉鸡飞落被捕,便将雉鸡拿到西北崖上放掉,并将此崖名为“放雉崖”,还当场赋诗《放雉》两首,其中一首为:“万物爱生还,飞飞任故山。自经罗网苦,益显天地闲。呼侣风榛外,哺雏野草间。凌霄虽翼短,早已迈尘寰。”返还故里后又写下《忆雉》一诗:“笼外有天地,山梁霜雪春。别时犹顾我,行处未逢人。曾否故巢在,应疑旧羽新。花根见余粒,爪印印阶尘。”不难看出,方拱乾对放雉崖的一片情怀。10年后,张缙彦又看到了方拱乾的诗,想到其已殁5年,不禁热泪盈眶,执笔写下了《游宁古台记》:“坦庵取得雉阴纵之,因名其处曰放雉崖,志不忘也。”“放雉崖”的故事也一时成为美谈。

2013年,海林市将其与宁古塔旧城遗址一同申报国家文保单位并被批准。如今,龙头山依旧伫立在那里,随着这些诗文和传说名传后世。

2024-06-13 肖甲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348.html 1 龙头山的故事 63,34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