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首倡之地。近年来,甘肃省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着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积极建诤言、献良策,奏响“黄河大合唱”的政协音符。
在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前,“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就出现在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霍卫平的提案中。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霍卫平建议“在国家层面规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将其作为继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之后的第四个国家文化公园”。
霍卫平在提案中提出,建立国家统一协调、省区协同推进机制,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程,沿黄九省(区)应加强交流合作,联合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共同研究制定保护总体规划、子规划。“在历史长河中,黄河流域各区域形成了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建筑遗址、治河工器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遍布各地,亟须实施系统性保护。”霍卫平说。
省政协委员李维君连续两年在省政协全会期间提交关于甘肃深度融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提案。他表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是鲜明底色,文化是内在灵魂,公园是基本定位。公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顶层设计,既要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又不能各自为政,要集中展示出国家气象。他建议,抓住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历史机遇,做好顶层设计,综合采取市场化、法治化和信息化的手段,盘活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运维体系;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促进上下游产业延伸和融合。
“精准文化定位,打造文化标识。从历史、地理、人文多方入手,全面盘点,深度融合‘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省政协委员高永健建议,打造以兰州“黄河文化之都”为核心,协同甘南、临夏、白银构建四市串联的甘肃黄河干流文化创新发展带;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积极创建黄河文化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鼓励黄河文化重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化遗产,全力打造中国黄河丝路文化重要标识,刻画文化生态品牌重要形象。
黄河穿城而过是兰州的独特名片与文化,兰州市政协委员樊惠蕊建议,打好“山水牌”,建设“沿河观城”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携手沿黄省区共建品牌、共探文脉、共保生态,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魂”之所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目前,按照省政协党组安排,由省政协副主席王锐带领的调研组正在开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监督性调研,并计划于下半年召开调研座谈会,形成建议案报送省委、省政府供决策参考,为高质量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