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新过程中,要注重城市设计和建筑风格的创新与提升,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如老旧城区基础设施滞后、功能布局不合理、环境质量下降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共二十大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今年以来,不少城市纷纷出台新一轮举措,对城市更新加以细化、优化。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的老旧区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和提升,旨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通过城市更新,我们可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例如,北京通过街道、胡同整治等城市更新项目,保留了传统胡同的文化特色,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如艺术展览、文化旅游等,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北京市的城市功能和品质通过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得到了显著提升。
城市更新要紧密结合城市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城市业态升级。城市产业业态面临着市场需求变化和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双重压力,只有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才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实现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在对产业用地进行城市更新再利用的过程中,相关政策需要细化。我国现有的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主要针对新建项目和更新改造中的拆除重建项目,采取土地收储与出让制度,但对产业业态的改变和提升项目,在土地用途变更、建筑功能转换等方面缺乏细化的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需要从问题出发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城市更新的顺利进行。
城市更新要注重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在更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和趋势,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和交通网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城市。同时,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布局,要建立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通过城市体检,全方位查找城市功能存在的问题,确定城市更新的重点任务。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形成“城市更新规划—单元(片区)策划—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划体系,保护和利用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强化精化城市设计引导,分区制定城市更新策略。
城市更新要注重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在更新过程中,要注重城市设计和建筑风格的创新与提升,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同时,要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此外,还要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居民的幸福感。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加强老城区老房子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这涉及到平衡保护和发展,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外观进行加固修缮,内部成套化改造,每家每户增加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市政基础设施入户改造,增加保温隔热、隔声措施,满足居民对住上好房子的需求,吸引年轻家庭入住,增加历史街区和老城区活力。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历史文化遗产,还能提升老城区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搭建多元主体更新联盟。政府引领,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统筹政府提供的中央专项资金、地方资金、融资资金和各类奖补资金,以及社会资本和居民提供的资金,合理划分各类城市更新项目中政府、企业、居民的责、权、利,形成合力,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鼓励探索社会资本和其他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等能力。通过设立城市更新基金,整合保险、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银行理财、私募投资基金、信托资金等长期性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更新。为社会资金投入公益性城市更新项目设置税收、收费等优惠政策。引入较好的担保机制/担保公司,制定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在更新过程中,要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参与,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更新项目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同时,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城市更新的认识和支持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通过推动城市业态升级、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等措施的实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为广大居民百姓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