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宝藏

镜上佳话

李笙清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20日   第 11 版)

“柳毅传书”故事镜 武汉博物馆藏

武汉博物馆藏“柳毅传书”故事镜,直径17厘米。铜镜为圆形,圆钮,素宽缘。主题纹饰为柳毅传书中的一段邂逅相遇“托柳传书”的经典场景。

纹饰以镜钮为界,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岸边陆地,只见镜面左侧,一株茂树依镜内缘弧形弯曲向上,直至镜面中右部上方,枝干虬曲粗壮,枝叶繁茂。树下草地上,有几只羊在啃食青草,自得其乐。一男一女站在树下,女子应为龙女,男子则为柳毅。龙女身材窈窕,似在对柳毅哭诉。柳毅面向龙女,认真聆听,神情专注,双手握于胸前,似乎正捧着龙女亲笔写下的求救家书,表达自己路见不平仗义相助传书洞庭的决心。镜面右侧陆地上,一人牵着马缰绳,人脸和马头均向着镜右方向,应为陪伴柳毅进京赴考的仆人。镜钮右上方,有一方框,内有“青铜”二字铭文。镜面下半部分为泾河河流,破浪翻涌,水草摇曳,两条身形肥硕的鲤鱼在波浪间相逐嬉戏,鳞鳍清晰,摇头摆尾,造型生动逼真。画面自然生动,温馨和谐,传神感人,很好地诠释了柳毅传书的故事主题。

中国铜镜自唐末、五代起日趋衰落。从出土的后期铜镜来看,虽然有不少模仿汉唐宋铜镜之作品,但也有一些制作精美、别开生面的图纹铜镜,主题纹饰内涵丰富。铜镜图纹主要有历史人物故事镜、双鱼镜、盘龙镜、瑞花镜、瑞兽镜等,反映历史人物的故事镜较多见,如许由巢父故事镜、吴牛喘月故事镜、童子攀枝镜等,其题材所表现的内容都可以从史籍记载中找到。

《柳毅传书》取材自唐代传奇小说作家李朝威的《柳毅传》,讲述了洞庭龙女自远嫁给泾河小龙后,饱受虐待,过着“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的悲惨生活。一天,龙女在冰天雪地的泾河岸边牧羊,想到父母远隔千山万水,不知她的苦情,不禁悲从中来,一番悲啼。途经泾河赴京赶考的书生柳毅邂逅龙女,了解龙女苦楚后十分同情,毅然放弃科考,仗义相帮,不辞辛劳,为龙女长途跋涉传送家书至洞庭,使龙女得救。龙女爱上正直的柳毅,而柳毅不愿施恩图报而拒婚,后几经周折,柳毅与龙女终结为夫妻。这一传说故事因题材丰富,鞭挞丑恶,赞美爱情,故事情结曲折,人物个性鲜明,有教化世人之功效,所以流传甚广,并被作为杂剧、南戏剧目演绎。

“俺家在南天水国居。就儿里非无尺素书,奈衡阳不传鸿雁羽,黄犬又精力疲,锦鳞义,性格愚。儿遍家待相通常间阻。”这是元代戏曲作家尚仲贤杂剧《洞庭湖柳毅传书》第一折中的句子,演绎了一段古代爱情传说故事《柳毅传书》。

时至今日,柳毅传书依然是经典剧目,20世纪60年代初还被改编成电影剧本,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戏曲片。

以柳毅传书为题材的故事镜较多,图纹虽然有所不同,但都突出了故事主题,如黑龙江阿城出土的一面柳毅传书故事镜,就没有截取河流和双鱼图纹,只有河岸上二人相遇后龙女向柳毅悲诉的场景。

双鱼,在我国古代有“书信”的泛指,典出汉代蔡邕《饮马长城窟行》中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内有尺素书。”以双鱼表示书信,在古代诗词中也屡屡有见,唐代唐彦谦《寄台省知己》“久怀声籍甚,千里致双鱼”、明代刘基《玉楼春》“双鱼不见人千里,落絮牵愁何梦起”、清代纳兰性德《金镂曲·亡妇忌日有感》“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等等,都是以双鱼代指书信。在这面铜镜上,截取一半的画面展示河上双鱼,既突出了柳毅传书的主题,又有二人后来喜结良缘的暗喻,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

“秀才传书解倒悬,龙女化身成美眷。多情多义传佳话,世间争唱柳毅传。”这面“柳毅传书”故事镜构图匠心巧妙,布局自然合理,纹饰线条匀密,满而不滞,人物、动物造型生动逼真,虽不见冰雪盖地,但从龙女不胜寒意的身姿及飘拂的裙带来看,已是营造出一股龙女寒风中牧羊的凄凉场景,加上写实的人物形态刻画,使画面洋溢出强烈的故事效果。

2024-06-20 李笙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702.html 1 镜上佳话 63,70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