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我作为政协委员多次参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沿黄精品景点建设等专题调研和座谈会,也作为作家参加过几次沿黄文学采风活动,慢慢地发现:好玩不好玩,会玩不会玩,已经成为传统的农耕文明区域,尤其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发展文旅产业面临的新课题。
像黄河流域腹地河南、河北、山西这样有着5000年农耕文明历史的区域,自古以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的品质代代传承,骨子里没有到处“闲逛”的基因。在我生长了20多年的晋南农村,仅仅二三十年前,人们还是天不亮就赶着牲口下地,满天星斗了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喝汤,下雨天也要抓紧修修农具、刷刷牲口。后来有了化肥,更是要抢在下雨前打仗般地去庄稼地里“追肥”,以便雨水使化肥的效力更加均衡。可以说,自帝尧“教民稼穑”以来,近5000年的岁月里,以我的家乡尧都平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农耕文明区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夜辛勤劳作成为一种本分和美德。尤其到了近古和现当代,随着人口的激增,吃饭问题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使土地和农业成为第一要务,这就造成即使是在农闲季节,人们也在“备耕备荒”。对于传统的农耕文明区域,尤其是资源型省份来说,要实现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比产业模式的调整更为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这应该也是人们对成都趋之若鹜的深层原因,他们去成都更多的是为了短暂地“客居”一下,体验一把“安逸”、缓慢、“巴适”的休闲生活状态。
同为农耕文明腹地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陕西关中地区,西安的好玩是和兵马俑齐名并且相得益彰的:《古今大战秦俑情》是新时期最早通过影视作品活化利用文物古迹打造“网红”效应的成功案例;城建规划上保护古城开发新城的举措,使得西安古城成为体验大唐文化和陕西特产美食的好玩又好吃的文化景区,后来山西的平遥古城和大同古城基本都是借鉴了这个模式。从大唐芙蓉园到大唐不夜城,更是与时俱进与现代技术手段并行。202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西安分会场千万人昂首与不夜城上空的三维李白齐声高颂《将进酒》,让新时代的年轻人穿越千年体验盛唐气象,也让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再次成为最好玩的城市之一。
西安善于把文化品牌打造成好玩的景点,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借题发挥的,文学名著照样可以“以文赋能”。2019年的春节,我曾对西安灞桥区新打造的白鹿原上的白鹿仓景区做过一次深度调研。白鹿仓庙会主题景区依托著名作家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及其衍生品同名电视剧和电影开发而成,以陕西风物与名吃为主,兼及各地小吃,有老腔有游乐,喝完就摔的粗瓷酒碗残片堆积成山。虽然是新打造的景区,但慕名来玩的人已摩肩接踵。现在看,西安一直能够吸引游客的原因,不仅因为她是十三朝古都,更是因为她能够以文促旅,使文旅深度融合,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不断打造好玩的兴奋点。好玩西安,值得同为农耕传统地区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借鉴。
黄河流域有着深远农耕文明传统的几个省份中,除了少数几个海滨城市,大多还都不能摆脱传统观念对新的旅游需求的束缚,反而是黄河中上游的甘肃、宁夏等省区更加契合人们以休闲为主要特点的旅游需求。2023年8月,我参加山西省政协“建设龙头景区,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调研组赴甘肃、宁夏考察学习,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有两个景象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个是和政县星语云端景区的赛马大会,山顶赛马场的盛况不必多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人们似乎并不专为看赛马而来。盘山路两侧停满了汽车,人们就在路边支起野营装备来休息餐饮。还有更多人从不同山路进出,不知道是在做什么。问了当地政协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原来回族群众有传统的“浪山”习俗,就是上山来闲逛,并不专为看赛马。
另一个是在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的黄河岸边,对岸是松鸣岩上的庙观,有点像山西北岳恒山上的悬空寺,但规模要小很多。就是这样一个在山西人眼中仿佛微缩景观的河岸边,却有着规划设计很成规模的观景台。观景台覆盖着遮阳顶棚,下面是一排排的茶桌,供人们休闲看景时品茶休息。每年农历四月末的“花儿大会”,这里要接待10万人次的游人。
这使我想起2022年8月参加省政协在山西省开展的“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助力沿黄精品景点建设”调研,当时去了黄河入晋第一湾老牛湾,这是黄河和长城交汇的地方,还去了河曲县的黄河边。实在讲,这一段的山河之壮美和植被的丰茂要比黄河甘肃段基础条件好很多,景点建设投入也相对大,景区接待条件也好,晋北的8月也相对凉爽,但却没有甘肃黄河边那样到处是人们休闲茶饮的生活景象。这里面深层的原因还是农耕文明的传统观念里没有休闲的习惯。
这种观念的差异还导致一个差别,就是本地人游本地的生活习惯的有和无。在甘肃和宁夏,浪山和在河边休闲的本地群众就相对较多,这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坚实基础和良好的内循环。2020年6月起,我在四川挂职工作了一年多,当时成都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每个双休日和节假日,成都去往周边市州县区的公路上都会堵车,人们习惯性地前往郊县的农家乐甚至康定、眉山等较远的县市度假。这一本地人游本地的传统习惯不仅使得成都的人口红利辐射到周边县区,极大地提升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甚至促进了旅游城市群的形成。每个节假日,当国内外游人纷纷涌入成都体验休闲生活的时候,成都人纷纷去往周边县市度假,把锦绣蓉城留给外地游人,这样良性的内外循环使得四川文旅真正成为支柱产业。2022年四川的GDP全国排名第六,2023年上升为第五名,这对我们如何把旅游业打造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有启迪意义的。同样,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沿海省份,比如浙江和江苏,浙江人节假日去苏州玩,江苏人节假日去绍兴玩,这样在长江三角洲范围内的本地人游本地,同样是非常有借鉴价值的好习惯。
新时代的发展成就为人们创造了过上好玩、好吃、有品质的美好生活的条件,顺应时代特征,旅游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幸福产业。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