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事观察

500家德企聚集背后的太仓之道

本报记者 江迪 通讯员 夏家辉 游洋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21日   第 04 版)

开年至今,德国伯曼输送分拣系统项目紧锣密鼓地推进,建立伯曼集团在中国唯一的先进生产制造基地;总投资1亿美元的慕贝尔绿色新能源汽车港项目签约落户,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10亿元……一批德资企业用果断投资、不断增资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以及对太仓投资环境的肯定。

今年以来,江苏省太仓德企总数已突破500家,一季度实际使用德资9045.77万美元。

太仓市有着“德企之乡”的称号,德企进驻于此已有30余年历史,1600余家外资企业中,德国企业占了500多家。

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太仓德企持续在中国增资扩产,在整体吸引外资额度的比例中继续扩大。德企为什么对太仓情有独钟?实际上,这里隐藏着500家德企聚集背后的太仓之道。

德企11次“加仓”的背后

在太仓“一投再投”是多数德企的基本操作。被称作“弹簧大王”的克恩—里伯斯是太仓对德合作的起笔之处,自1993年至今在太仓进行了11次增资,成为德国中小企业在太仓发展壮大的典型代表。位于太仓高新区的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舍弗勒集团中国区生产基地,成为苏州乃至江苏最大的制造业德企。

克恩—里伯斯中国业务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代表范西蒙坦言:“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是我们继续发展业务的关键驱动力,太仓政府的鼎力支持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增长。”

润物无声、有求必应。细致入微的服务,让太仓成为德企青睐的投资热土和兴业高地。“我们感受到的政府服务是全方位、全周期的。”太仓博泽驱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总监李平表示,“太仓政府部门不仅在审批、验收等环节给了博泽大力支持与帮助,在企业日常经营中,也做到了‘有求必应’。最近,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我们的国外设备调试专家顺利抵达太仓,及时投入到进口设备调试工作中,确保样件能够如期提交。”

自2014年开始,博泽集团多次在太仓追加投资,并开设两大工厂。如今,太仓已经成为博泽集团亚太区最大的制造基地。

目前,太仓针对德企出台了个性化支持政策,制定实施《太仓市对德合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太仓市对德合作工作要点》等相关措施。载体平台上,总投资20亿元的中德生命科学园即将建成投用;总投资50亿元的中德创新园五期开工建设,对德合作载体面积超100万平方米。

科瑞斯一家三口的选择

这些企业的“信任票”,在宏观上是中德经贸合作交流成果的体现,在微观上则是出于对太仓营商环境的切身体验。

德国企业家科瑞斯及其妻子蒋筱桦就是被这里的生机勃勃和完善的供应链所吸引,决定在太仓开办他们的汽车科技公司。他们此前一直生活在德国,对中国国内政策并不了解。

“我们第一次来到太仓之后,郁郁葱葱的城市环境,让我们觉得这个城市很有活力。我们到每个工业园区都转了一圈,发现这里的刀具、机床供应商非常多,供应链也非常充足。之后我们就去了招商部门进行第一轮沟通。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太仓有非常多的资源以及政府支持,所以最终我们选择来这里。”现为小科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蒋筱桦表示。

2023年,科瑞斯被评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太仓科技领军人才。当被告知可以租住太仓的人才公寓后,今年6月初,夫妻二人带着4个月大的孩子搬进了新家。让科瑞斯特别兴奋的是,他德国的银行卡可以在这里使用。

投资上顺心、生活上便利,这是许多在华德企负责人的普遍感受。他们表示,太仓沿江临沪、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固然是“招商法宝”,但这里优良的营商环境、浓郁的德式生态才是“留人利器”。

为了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健康发展,太仓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创社区”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太仓市企业服务中心则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活动路演、供需对接、专业服务等全规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审批环节,太仓不断打通业务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住建、城管等10个部门部分事项一站式完成受理、审核、办结、发证全流程。

“德企之乡”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位于南京东路的德国留学生创业园处于太仓德企产业集群的中心,园区内布局了中德友好幼儿园、中德标准化合作(苏州)创新中心等,“一站式”德企服务生态为招商引资的太仓优势提供了直观说明。

如今,德创园的发展生态又进一步深化。工学交替强化技能人才储备,AHK学院正式揭牌;持续提升涉外执法司法质效,“五庭协同”对德合作司法服务工作站揭牌;优化营商环境,为安全、顺畅和满意的公安服务提供实打实保障,SEE德企服务站揭牌。

德创园仅仅是太仓优化对德合作发展生态的一隅。作为全市对德合作的主阵地,高新区不断优化德企服务生态。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管理办公室成立,德籍人士支付壁垒被打破,中德双元制职教产业园建成,罗腾堡风情街“德味”元素越加丰富……随着对德合作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全面开花”,“德企之乡”的能见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如刚建成投运的中德双元制职教产业园,正探索打造开发产业园、企业、人才精准匹配的双元制人才管理一站式服务平台。如今,太仓引进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不仅解决了技术工人的短缺问题,更加深了中德企业间的经济合作。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下,获得了技术和管理的双重提升,而企业则从中培养出了合心意的专业人才。这种教育与经济合作的新模式,让太仓在外商投资中独树一帜,促进了当地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对德企营商环境的打造是全方位的。太仓市政协也参与其中。太仓市政协委员、太仓高新区欧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张臻伟作为召集人,成立了政协委员工作室,采用联建共建的模式,围绕服务德企与德国来华人士,推动科教、文旅和社会治理等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定期组织学习座谈、调研走访等活动,了解企业相关诉求,开展线上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活动。工作室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活动时邀请企业参加,帮助企业拓展“朋友圈”。

2024-06-21 本报记者 江迪 通讯员 夏家辉 游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725.html 1 500家德企聚集背后的太仓之道 63,72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