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产业链环节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上下游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性生态很重要。
一段时间以来,相关部门围绕让中小企业更好上“云”、入“链”,出台一系列举措。这些措施效果如何,下一步还将如何发力?
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形成协同发展优势,是帮扶中小企业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力举措。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近年来,围绕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措施。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就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4年“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包括产业链专场对接,中央企业、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专场对接等,以市场为导向,延伸大中小企业供应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说,融通对接活动旨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建立完善渠道,集聚各方资源,加强供需对接,为产业链带来效率提升。
在引导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供应链的同时,围绕数据、技术等资源的赋能实践也在展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明确,鼓励大企业打造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开发一批低成本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和场景,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技术改造升级。聚焦数字技术服务中小企业,重点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将通过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新一轮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等,促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同时加快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网络支撑。
记者了解到,除了数字赋能,在技术创新上,相关部门还将以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的方式,助力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研发成果加快转化,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我们还将持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说。(新华社记者 张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