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乡村振兴

河北宣化:

繁华城市中的那片特殊“农田”

全国政协委员 闵庆文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25日   第 09 版)

河北宣化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城,从汉代开始,历为州、府、郡、县的治所。除了“京西第一府”的称号,还有“半城葡萄半城钢”的美誉。2013年,“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先后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成为第一个城市里的农业文化遗产。

宣化葡萄栽培历史悠久。有资料显示,唐朝人刘怦是宣化葡萄引种的第一人。刘怦在唐代宗大历九年(即公元774年),因军功升至雄武军刺史,在雄武军(现在的宣化)广泛屯田。当时,宣化经济非常发达,经济繁荣促进了葡萄的种植。1993年,在宣化城西下八里村北大规模考古活动中,发现十余座辽代墓葬,其中一座保存完整的张文藻墓中出土了整串但已干瘪的葡萄。同时出土的还有盛放在鸡腿瓶中整瓶的液体,经鉴定,瓶中盛放的粉红色液体为葡萄酒,同时发现的墓室壁画《温酒图》和《弹唱图》中都有盛酒的鸡腿瓶。特别是这幅《弹唱图》,表现的是女性墓主人闲暇之时,一边听着民间弹唱,一边吃着水果、糕点并品尝美酒的情景。

宣化葡萄园有三个独特之处。一是品种独特。宣化葡萄分白葡萄和紫葡萄两大类,白葡萄又分白牛奶、白香蕉、大马牙等品种,紫葡萄分老虎眼(龙眼葡萄)、秋紫、玫瑰香、李子香、马奶子、马热子、肉丁香等10余个品种。其中以白牛奶葡萄数量最多,也最为著名,是我国古老、稀有的品种。牛奶葡萄品质优良、风味独特,果实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皮薄、肉厚,有“刀切葡萄不流汁”的美誉。

二是架形独特。宣化传统葡萄园至今仍大量沿用传统的漏斗架及多株穴植栽培方式,许多百年以上的老架主蔓有碗口粗细,藤蔓从主根出发以锥形向四周均匀发布,架身向上倾斜呈放射状,整架葡萄形如一个大漏斗,被称为“漏斗形”葡萄架。这种架势具有肥源集中、水源集中、光源集中以及抗风、抗寒等优点,在炎热的夏季形成凉爽宜人的庭院小气候,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休憩场所。

三是位置独特。城市里、庭院中,是宣化传统葡萄园的显著特征。据传,宣化葡萄最早种植在寺院里,在唐代寺院中就有种植葡萄的传统,后在宣化城内官府、富豪、寺庙内均普遍种植葡萄。适合庭院种植、便于观赏的漏斗架种植方式正是因此形成的,并传承至今。盆窑、观后、大北和庙底等村是宣化城内葡萄种植较为集中的地方,观后街的一处葡萄园内至今还保留着600多年的葡萄老藤。

宣化市传统葡萄园保护了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当地居民在自家庭院的葡萄架周围还种植大量蔬菜、水果、农作物以及花卉等,增加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并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立体农业特征。每年中秋节前后是宣化葡萄成熟的时候,也是宣化城乡最热闹的季节,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宣化有四宝,狗皮褥子、羊皮袄,牛奶葡萄、芨芨草。中秋赏月,敬奉兔爷,除了要摆上月饼瓜果之外,还一定少不了牛奶葡萄。1988年,童年时曾短暂居住于宣化的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先生为首届宣化葡萄节赋诗一首,道尽了他对第二故乡的清晰印象及对宣化葡萄的美好记忆:“尝遍宣化葡萄鲜,嫩香似乳滴翠甘;凉秋塞外悲角远,梦尽风霜八十年。”

时光荏苒,悠悠千年。尽管随着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传统葡萄园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坐落于宣化古城一隅的传统葡萄园依然焕发着夺目的光彩,成为宣化一张亮丽的名片,这一独特的城市农业景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展现出独特的文化、生态与景观魅力。

从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一个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除了林地、草地、湿地,是不是还可以有果树、农田、鱼塘呢?它们所提供的农产品可能微不足道,但其生态、景观、文化价值可能正是繁华闹市所缺乏的,那片绿色和宁静可能也正是城市居民所向往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城市农业,更好地了解农耕历史、传承农耕文化、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还可以通过农事活动体验,更好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2024-06-25 全国政协委员 闵庆文 河北宣化: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901.html 1 繁华城市中的那片特殊“农田” 63,90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