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展特色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优势明显,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为此,建议将云南列为全国特色农业发展示范省。”近日,由云南省政协主办、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支持的“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做强高原特色农业”协商座谈会在昆明召开,全国农业专家代表、政协委员、国家部委和云南农业部门相关负责同志等齐聚一堂,共同为做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谋良策、寻路径、聚共识。
云南是农业大省,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聚焦“1+10+3”重点产业,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特色农业强省建设跑出了加速度。但由于家底薄、欠账多、起点较低,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在由大到强的道路上仍面临不少问题挑战。会前,省政协会同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分5个专题组赴全省21个县(市、区),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把脉会诊”。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在发言中表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总体上进入了中期发展阶段,但整体上仍明显带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特征。
他建议,要以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为主要途径,牢牢守住粮食、耕地、生态环境、农民利益基本盘,坚持扬优势、补短板,着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种业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家特色农业发展示范省。
座谈会上,专家、委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建议,要加强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建设与产业园发展,积极构建品牌供应链中心,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走向世界,实现“云南品牌、世界共享”。
“云南最大的优势就是种质资源。”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原司长张延秋建议,建立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长期规划并推动种质资源的研发与利用;强化种业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共同把云南种业做优做强。
针对云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研发适合云南的小型、灵活、多用途的小型机械。大力提升设施农业水平,做好种苗、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大棚设施等方面的文章。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李武建议,建立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国家实验室,支持云南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提出,云南要把准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快培育外向型农业营运主体和人才,将云南建设成国际农业资源配置中心。
“我们将充分吸纳本次会议的协商调研成果,及时优化调整相关政策措施,继续从多个方面支持云南省特色农业的发展。”听完大家的建议后,现场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商务部、海关总署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积极作出了回应。
云南省政协主席刘晓凯表示,要以此次协商研讨会为契机,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持续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更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为助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