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既要烟火气,更要安全感,烟火气是活力,安全感是基础。近日,宁波市政协围绕“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召开“请你来协商”暨委员月谈会。会上,专家、委员和市民代表深入思考,问题简洁明确,建议精准具体。针对城市运行安全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问题,课题组首次引入专家团队,全程参与课题调研,提出真知灼见。
摸底“体检”,防患未然
城市基础设施的风险隐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目前宁波常住人口已经接近1000万关口,资源要素高度聚集,生产生活场景纷繁复杂,新旧风险交织叠加。调研组调研发现,目前宁波包括基础设施防淹涝、防火等抗灾能力的底数仍不清楚;64%超高层建筑、34%老旧小区周边消防设施配备较为薄弱,存在消防通道占用、设施老化、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等问题。
委员们认为,首先要摸清城市风险源,对自然灾害、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等各类风险的特征、时空分布和演化趋势进行全面评估,做到心中有数。要查找安全运行短板,结合城市体检,查找既有道路桥梁、防洪排涝等重点生命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排查老旧小区、城中村、小微园区等薄弱环节存在的隐患,形成风险隐患清单和基础数据库,建立精细化、数字化、动态化的“安全档案”。
马振万委员认为,应规范城市基础设施标准,强化安全隐患清零;杨浩波委员建议加快研究出台宁波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将各类地下管网纳入统一管理,明确牵头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地下管线系统日常维护和动态管理工作;许红琴委员则希望优化城市安全治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防”字在前,树立理念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频发、老小区消防通道堵塞严重等带来的伤痛案例历历在目。会上,袁涌泉委员建议着眼立法,从法治层面解决居住区消防安全管理等问题。针对违规充电等情况,建议疏堵结合严格执法,以换代充增设驿站,同时社区有计划开展消防模拟演习。
台风和梅雨是宁波市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但持续性、突发性的强降雨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汪琳委员建议在规划谋划阶段,强化洪涝韧性城市建设理念,推进流域洪涝联排联调,探索治水创新方法,打造复合高效的立体防洪排涝体系。
“要健全更为灵敏的监测预警网络,依靠科技赋能提高风险早期识别能力。”刘优君委员结合考察所得,建议尽快建设城市安全运行在线平台并投入运行,优先在重点风险行业领域新建感知设备,后续逐步构建完善的前端感知网络。扶持培育一批应急安全产业链上的企业,聚力打造安全应急产业体系。
建设韧性安全城市是每一个城市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共同选择。宁波市政协主席陈龙表示,要以系统性思维进行城市安全风险的整体性治理,聚焦“防抗救”全过程,抓住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凝聚城市安全治理合力,全力助推宁波提升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