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营造各类人才都能“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本报特邀评论员 单崇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28日   第 05 版)

一方面加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各国优秀人才来华干事创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出发,高瞻远瞩谋划人才工作布局,就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有关部门出台了系列政策,我国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如何建设更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环境,使我国的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国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确保人才 “引得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人才,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主动。一方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对国外人才的吸引。近年来国家推进了一系列针对海外人才的支持计划,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来华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形成了人才来华的壮观“大潮”。为了进一步吸引海外人才,建议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吸引外国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外的智力条件,共享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为此,我们要确保国际人才在薪酬、社保、医疗等方面能够享受与国际标准接近的待遇,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另外,为本土人才和国际人才提供先进的科研设施和技术支持,确保其能够发挥作用;再者,鼓励多样化和包容性的工作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优化科研人员生活和支持政策,积极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干事创业。

营造氛围和环境,确保人才“留得住”。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人才要发挥作用,需要有适合其工作开展的氛围和环境。与硬件相比,软环境上的欠缺导致人才会向更优越的成长环境流动,且这种流动趋势很难逆转。因此,需要坚持科研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并举,探索创新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打造有利于人才和团队发展的平台,构建海内外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渠道;同时,加强优化教育、科研创新等资源结构布局,在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养体系、研发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做事环境;鼓励创新思维,推动跨界融合,建立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提升整体创新氛围,并确保人才的发展有与之相匹配的学术生态环境和科研资源,使其能够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让各类人才能够安心干事创业,进一步增强我国在人才争夺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健全激励机制,确保人才“用得好”。构建宽松自由、公平公正的人才环境,使人才心无旁骛地投身工作,是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的关键。聚焦人才“用得好”,一方面要发挥人才评价激励的正向引导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推动评价去行政化,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与差异化的收入分配政策,激活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别人才的创新动力与热情。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人才有能够干事创业的平台和条件。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我们要更加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各国优秀人才来华干事创业,使各类人才都能够在中国的大地上“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副校长)

2024-06-28 本报特邀评论员 单崇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081.html 1 营造各类人才都能“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64,08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