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经济

引导青海民营工业企业向“绿”而行

李青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01日   第 09 版)

民营工业企业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增长、促创新、增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海全省657户规上工业企业中,民营工业企业约占七成,在2023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3.3%,有力地支撑了全省工业经济增长。引导民营工业企业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对青海省绿色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

近年来,经过多方协同发力,青海全省民营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企业能够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开展节能降碳、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方面实践,扎实推动碳达峰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具体体现在:一是绿色发展意识持续增强。90%民营工业企业持续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加快改造提升产能,主动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再利用。二是绿色发展加速推进。充分发挥民营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主力军作用,天合光能、高景太阳能、阿特斯光伏科技等民营制造企业持续加大技术、技术创新,研发出更高转化率光伏产品。三是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在“双碳”目标引领下,60%的企业编制了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但在调研中,我们同时也看到民营工业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仍面临“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难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主动转型意愿不高。调研发现,近40%的企业主动转型意愿不高,认为在兼顾绿色低碳转型与持续健康发展中存在一定现实困难,“不想转”的主观因素较多。二是转型面临压力较大。企业在绿色转型中普遍面临生产经营压力、成本上涨压力、预期转弱压力,担心企业资金链、供应链等重要经营环节出现问题,“不敢转”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三是转型阻碍依然存在。科技支撑不足、专业人才缺乏、金融支持不够等造成民营工业企业无法较快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仍有部分企业认为存在“执法一刀切”等强制性措施,“不会转”的客观因素较多。

为此建议:

一是树立鲜明导向,破解“不想转”难题。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双碳”政策、碳排放交易规则等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民营企业管理层绿色低碳转型主动意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建设一批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园区,打造一批绿色低碳发展示范企业,为全省民营企业作表率示范。树立绿色发展导向,实施绿色采购和引资行动,在招标、招商活动中将“低碳属性”“环保属性”纳入参考因素,通过需求侧改革倒逼企业实施绿色发展。

二是营造良好环境,破解“不敢转”难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总结调整政策导向,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引导民营工业企业稳妥有序开展绿色转型。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区别各类企业差异化情况,设立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络员加强协调,最大程度避免“一刀切”。完善机制提质增效,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评估体系建设,使其成为可抵押变现的优质资产,提高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投资积极性。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破解“不会转”难题。加强科研帮扶支撑,实施绿色创新“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专业人才建设,将绿色生产绩效纳入人才选拔和评比标准,并适当向民营企业倾斜,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定点转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辟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贷款专项资金“绿色通道”,支持政府投资基金布局绿色低碳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符合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

民营工业企业是青海省重要生产力,其绿色低碳转型直接影响青海省“双碳”目标实现成效。应整合各方资源,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全省民营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青海省生态文明高地打造产业“四地”建设(具体指“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联主席)

2024-07-01 李青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189.html 1 引导青海民营工业企业向“绿”而行 64,18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