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采风

美好的双向奔赴

穆欣欣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01日   第 12 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诗经·大雅·文王》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代表着中国文化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回顾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的作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等,背后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我们身处在一个科技发展前所未有地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时代,以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丰富了文化的形式,也为文化带来新的合作与实践方式,并进一步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渠道。

创新,体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共通之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大量的优质内容可供挖掘,是汩汩奔流的文化活水,让我们有了“内容为王”的抓手,从而打造以“内容为王”的科技创新,为数字产业、数字世界植入人文元素,提供文化养分。

科技的介入使大众和文化的关系更加紧密,文化与科技融合,让传统和现代对话、古人和今人对话,在打破边界的同时,为我们探寻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路径。近年来涌现的不少作品都体现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实践。

今年4月,故宫博物院和澳门科学馆合作的“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在澳门科学馆举行,通过创新科技手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以可触可感的新面貌呈现在公众面前,展现从文化到科技、从科技到文化的美好的双向奔赴。

在澳门科学馆“搭建”起一座“养心殿”,能使观众感受“置身其中”之妙。换句话说,故宫博物院的养心殿是真实的建筑空间,而从故宫“搬”到澳门科学馆的养心殿,善用700平方米展厅“还原”养心殿,以展品互动和沉浸式体验,虚实结合,为观者带来身临其境之感。

戴上VR眼镜,我们不仅能看到养心殿藻井巧夺天工的细腻建造,还能在养心殿四处游走,随手拿起桌上的摆件把玩,拂过柜内华美服饰。澳门作家李懿看展时形容:如同跨越时空,兴致勃勃地“滋扰”起古人的生活居所,心中不由生出些许窃喜感。

乾隆皇帝曾对养心殿进行多次改造和装修,三希堂是他存放书法珍品的地方。不少观众到了展场,恍然大悟道:三希堂原来在养心殿内,可见其声名远播。展场还原了三希堂8平方米的空间,成为热门打卡点。同时,展场特设书画鉴赏和定制互动展品,满足我们像古人一样作画的愿望。用指尖在电子触屏上拉动内容,一步步构图、设色、题诗、落款,最后画作生成,小小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此外,通过数字技术,我们可以近距离、多角度欣赏传世书法作品如《伯远帖》,将一字、一笔、一画放大细赏。

我们都有逛博物馆的经验,对于一场内容精彩的展览,是看时愉悦,走时不舍。博物馆文创产品大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购买文创产品就如同把观展的美好记忆一并带回家,是一种艺术的慰藉。“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展也尽可能地让观者带走些什么,心满意足地走出展场,比如御膳菜谱、电子化多宝阁的文物古玩信息等。

“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通过新技术、新手段讲述发生在养心殿的故事,这是基于故宫同仁对养心殿的深入认识,精准定位其中的知识内容,从中挖掘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品位,将传统和现代结合,用符合现代人习惯的传播形式,吸引人们亲近传统文化。从展览中我们看到科技在中华文化传播方面的无限可能,而数字技术产业发展也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来助推。在这个文化科技双向奔赴的时代,我们呼唤具有中西学养、文理兼通的跨学科人才,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委员,澳门科学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作家)

2024-07-01 穆欣欣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198.html 1 美好的双向奔赴 64,19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