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科技文化

举全社会之力支持基础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 施一公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10日   第 09 版)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新时代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面向未来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的“制胜法宝”。对此,建议:

一是举全社会之力支持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科技强国的第一要素是“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向下扎根,在资源、政策等方面适当对基础研究领域加以倾斜。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各方面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政府与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发挥税收杠杆激励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鼓励行业领军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设立基础研究发展基金,加强产业共性问题的基础研究;布局一批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项目,并在设置一些重大科研方向后保持稳定性,“甘于寂寞”地持续在同个方向上支持十年、二十年,让更多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敢于在某一领域深耕,最终形成自己的科研优势;鼓励设立民间科技奖项,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基础研究、支持基础研究的良好风尚。

二是以新型创新主体为改革突破口。新型研究型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具有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强烈意愿和先天优势,现阶段已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有生力量。我们应进一步通过改革做增量,破除现有“体制性”束缚,建立与创新能力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对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给予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支持其发挥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延揽全球顶尖人才,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承担重要任务,加速打造世界级的基础研究高地,与传统高校、科研机构形成良性互补,作为关键突破口激发科研基本盘的活力。

三是建立产学研融合贯通新机制。加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良性循环,推动大学与科研机构之间连通,将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更多建在大学或委托大学管理,通过国家层面的有组织科研,促进大学与科研机构的资源共享、联合攻关,探索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国家级科研机构联合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新机制。畅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前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壮大耐心资本”,全国科技大会再次提到要“引导金融资本投小、投早、投长期、投硬科技”,引入更多金融资源,加大长线资金供给,按照“长周期”来考虑投向、考核效果,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2024-07-1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 施一公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686.html 1 举全社会之力支持基础研究 64,68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