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科技文化

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协同创新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中子科学部副主任 孙志嘉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10日   第 09 版)

大科学装置是为了解决重大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谋求重大突破而建设的大型研究设施。在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中,大科学装置发挥着策源地作用。

几十年来,我国大科学装置为解决关键瓶颈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其技术溢出也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并依托设施逐步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大科学装置推动解决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引领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例如航空发动机叶片一直是制约我国航空领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过去一直缺乏合适的检测手段。通过中国散裂中子源,科研人员首次获得了多种型号发动机的高温合金叶片、单晶叶片、3D打印叶片在不同工艺、不同服役状况下的内部应力数据,填补了国内深层高精度应力测试与评价的空白,支撑解决国产叶片的材料设计、制备和加工工艺难题。

为了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协同创新作用,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管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做好发展战略选择和优势学科布局。例如同步辐射和中子散射好比现代微观物质探测中的一对“姐妹花”,优势互补,在国际上已经被证实二者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比如英国的Diamond同步辐射光源和ISIS散裂中子源,瑞典的MAXIV同步辐射光源和ESS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的设计和建造具有鲜明的工程和科研双重性,应考虑项目、人才的一体化资源配置方式,培养所需的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复合型领军人才,重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人才队伍,加大稳定支持力度。

二、强化依托大科学装置的建制化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开放共享,做好装置升级和实验新方法、实验新技术的创新,提高装置本身的运行服务能力,为高水平科研活动提供更好支撑。找准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瓶颈科学问题,设计一些利用建制化组织优势,多设施、多用户协同创新的新机制。

三、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科技人才“集聚区”效应,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我国部分大科学装置在实际建设和运行中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撑,尤其是高水平博士研究生严重不足。这制约了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运行效率,也不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价值,在博士招生名额方面对大科学装置给予一定倾斜,确保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运行有充足的博士研究生参与。这既能为人才成长提供顶尖的研究、实践环境,也能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运行提供更具活力的创新动力。大科学装置发展具有显著的交叉学科特点,传统的固定学科方向的招生方式不适用于大科学装置发展,在有关大科学装置研究生招生中,打破学科招生方向限制,鼓励导师招收更多具有学科交叉背景、能够跨方向开展研究的优秀人才。

2024-07-1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中子科学部副主任 孙志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689.html 1 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协同创新作用 64,68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