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科技文化

加速推动“人工智能+航天”事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 赵小津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10日   第 09 版)

六十余年来,中国航天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以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奋斗目标,铸就了以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为代表的系列成就。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航天全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圆满完成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高分专项等新时代多个里程碑式国家重大专项任务,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航天力量。历经六十多年发展,航天科技取得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国际影响力强的科研成果,直接带动了一批高新技术发展。我们中国航天是从过去的跟跑,到现在并跑,将来我们希望能实现领跑。

相对于美西方,我们航天一开始起步较晚,而且一直受到封锁、遏制和打压,可以说起步就被别人拉开了差距。经过多年追赶,我们不断缩小这个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仍然限制了我们航天的发展。航天是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系统工程,我们国家基础工业中的材料、元器件的落后,限制了我们航天的发展。举个例子,相对于美国具有类似功能、性能的同类卫星,我们卫星的重量要重很多,影响了我们的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把握人工智能等发展机遇,就把准了时代脉搏。所以在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我们一定要加足马力,站稳脚跟,在起跑线上有所作为。航天也致力于人工智能的运用,在航天器自主导航、目标识别、集群控制、数据挖掘等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未来我们还要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人工智能大有可为。我们自主投入了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课题。但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各自为战现象较为普遍,在国家层面仍缺乏项目共研共创、研讨交流、产业孵化的协作平台,合力发挥不够等。

为此,建议:

一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速推动“人工智能+航天”等国家重大项目立项。借鉴北斗导航工程模式和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元器件100%国产化的经验,以政府力量推动,实现“人工智能+航天”等国家重大项目立项,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骨干单位、顶尖航天科研院所、高校合力,用好“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大模型基础能力提升,实现人工智能领域“卡脖子”技术突破。

二是打造“人工智能+航天”双向赋能平台,加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探索建设“人工智能+航天”联盟或前沿研究中心,推动掌握空天地一体化相关高价值数据的企业单位等开放、交易、共享数据,形成高价值的特色数字资产,为空天地一体化人工智能奠定基础,明晰智慧城市、城市安防等空天地一体应用场景,明确方向、着力突破,抢占全球领先的空天地一体化人工智能高地。

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人才“引用育留”机制,克服“五唯”倾向,建立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人才,构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高地。

2024-07-1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 赵小津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688.html 1 加速推动“人工智能+航天”事业发展 64,68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