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舒勇,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新时代的文化符号。他的艺术历程,不仅体现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个人艺术追求,更映射出了新时代中国文艺工作者的自信,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艺术家的使命与责任。
回望创作过程,细数自己的代表性作品,舒勇谈到了他的信仰之路……
《丝路金桥》架起信仰之桥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倡议,也需要一个能够与之匹配的、呈现新时代价值观的公共雕塑艺术作品。
结合“桥”之于世界的深刻含义,我从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赵州桥”出发,用两万块融合“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各国国花的琥珀金砖,创作了大型公共艺术作品《丝路金桥》,它承载着各国文化基因符号,以国际性的艺术语言和情感认同,向世界描绘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和美景象,诗意地呈现了中国“和”文化的美好,精准地传达交流互通的“丝路精神”,在世界百花园中架起一座“和平金桥”。
2015年米兰世博会举办,《丝路金桥》在米兰世博会上一亮相就获得了国际主流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世界主流媒体讲述“一带一路”倡议的形象符号。2019年,《丝路金桥》被编入中学政治教科书和《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百年大党面对面》等一系列权威理论读本中。2023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丝路金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符号登上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
《丝路金桥》体现了中华文化“和”的属性,蕴含着古老的中华文化智慧。但不同的人,对《丝路金桥》感受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人说,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座《丝路金桥》。
曾经位名叫克明威逊的外国游客在观看了《丝路金桥》之后,向我提出了疑问:“中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为何还要主动援助那些发展中的国家,似乎是在自增负担?”我对他说,实际上,这种观点源于你对中国的误解。中国倡导的是一种互助共赢的理念,秉持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我们相信通过帮助他人,可以促进共同繁荣。同时,《丝路金桥》也表示着我们也持有“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理念,即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应当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
《丝路金桥》所呈现的艺术故事表明了人类到了必须搭建沟通友谊之桥的时候,加强包容理解,涵养文明友谊,化解对立纷争,否则全人类就会掉入危险的陷阱之中,难以自拔,继而相互伤害与毁灭。
赞比亚一位名叫鲁斯特的游客,观赏《丝路金桥》时,特意找到代表自己国家国花的红花三角梅,驻足欣赏,无比兴奋,洋溢出笑脸说,没想到中国人如此重视我们这些朋友,给予了足够的尊重,赞中友谊必将四季春风、万古常青。他还说,中国是一个神秘而伟大的国家,地域辽阔、经济发达,智慧超群、尊重他国。中国强大了,世界和平就有了希望。
《丝路金桥》经过十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已经被国内外的观众和朋友们熟悉和喜爱,但是,我觉得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已经下定决心,在未来我将在全球100座城市,打造100座《丝路金桥》作品,将一座座不同版本的《丝路金桥》,其转化为连接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与基因的友谊之桥,以此来推进中华文明创新发展,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人民江山》高擎信仰之旗
2020年,以我个人名字命名的美术馆在北京大兴区成立。在一层大厅入口处墙面上,我将巨幅焦墨国画《人民江山》呈现在那里。画面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题跋格外醒目。可以说,《人民江山》这幅作品是我最具代表性的焦墨青绿山水。
中国独有的山水画在通过描绘山石来传达稳重巍峨的意境,有着近千年的传统。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面对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世界,中国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可预测性将成为地缘经济的“压舱石”,给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当时,库恩所理解的压舱石、稳定性也给予了我启示。
党的二十大是辉煌新征程的新起点,当时,《经济日报》迎来创刊40周年的纪念。在我与经济日报社社长郑庆东先生的交谈中,我忽然萌发了用巨幅“焦墨青绿”山水画的方式,来讴歌新时代的创作行动。
我希望这件作品是一件穿越历史时空的社会人文山水作品,而不是一件单纯的山水风光画。在焦墨青绿山水营造的厚重与生机勃勃中,展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宏大精神气象。
实际上,山水在中国人心中早已经由自然山水转化为人文山水,最终上升为承载家国情怀的“社会山水”。《人民江山》画中那一尊尊巍然挺拔的山峦,如同民族铮铮不屈之脊梁,顽强、坚韧、厚重,雄奇、崇高、神圣,具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威武阵势、浩荡雄风,能够经受得住风吹雨打,也不惧电闪雷鸣。人民江山坚如磐石,千秋永固。
如今,舒勇美术馆几乎每天都有研学、参观交流的团队到访,已经逐渐成为北京南中轴线上的“城乡文化会客厅”和“文化微地标”。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艺术平台,具有着鲜明公共属性,既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也是打开艺术新维度的跳板,往往能够让鲜活淋漓的现实生活不经意间走进创作中,成为滋养艺术不可或缺的空气和雨露。
回顾自己的艺术创作历程,我认为,信仰是成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之所必需。我庆幸自己生长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艺术不以沿袭古人技法成败为喜,而以承载起鲜明的新时代价值观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