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全国政协“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双周协商座谈会筹备综述

本报记者 包松娅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12日   第 01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仍需久久为功。7月12日,全国政协“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为了将此次会议开出成效、开出水平,民建中央、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作为会议承办单位,按照部署牵头进行了扎实深入的调研以及组织筹备工作,为高质量开好座谈会奠定坚实基础,也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凝心聚力。

■带着思考去调研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委员们对部分地区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情况并不陌生。

一个共识是,随着近年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序展开,各方关注农村发展、支持乡村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加,乡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各领域从“从无到有”正在向“从有到优”转变迈进,总体呈现数量增加与档次提升并行、全面覆盖和重点打造互动的良好局面。

在此期间,全国政协多年来持续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开展了系列协商议政活动,不少委员都是积极参与者,对于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的变化成效也是见证者与思考者。

比如去年,全国政协召开了“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协商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于5月中旬先后赴浙江、辽宁两省开展专题调研,努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正是调研内容之一。在随后的专题协商会现场,部分委员就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情况交流了心得体会。

作为今年的重点协商议题之一,全国政协进一步聚焦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如何更加全面客观掌握最新情况、更加精准深入分析问题、更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成为重中之重。

扎实调研是高质量建言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在组建调研组时,广泛查阅委员专业范围、提案情况等,参加调研的委员本身已是相关方面专家,再加上现场实地调研,进一步增加对现实情况客观及时的了解,确保准备更充分,调研更精准。

5月中旬,在与相关部委充分沟通了解议题情况基础上,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秦博勇带队,调研组赴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6个区县开展专题调研,一方面从一域观全局,一方面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研究新的应对之策。

■在调研中深化认识

5天时间里,宜宾、泸州的农村水厂水站、学校、卫生院、邮政网点、农业产业园等多地留下了调研组的足迹。

“四川地处西部地区,地形地貌多样,有平原也有山区,不同区县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可以说这里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办公室有关同志介绍了调研选点背后的深思熟虑。

期间,委员们通过专题座谈会和村庄“坝坝会”,与农民群众、基层干部、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深入交流,从不同角度实地了解地方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方面的生动实践。

通过调研座谈,委员们一致认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城乡要素流动进一步畅通,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在华夏大地渐次展开,大家深受教育,倍感振奋。”调研组表示。

在调研中,委员们同样发现,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在城乡、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

在委员们看来,因自然禀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上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客观存在,出现短板弱项难以避免。从最急需、最紧迫的领域入手去查漏补缺,成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带给农民群众实实在在获得感的首要之举,也是调研组的重要共识。

调查研究的意义在于实事求是。在实地调研中,差异性同样使得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对因地制宜的要求成为必然。

“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要进一步向乡村下沉,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且以群众意愿为准。”“部分地区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已经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要向更加精准服务不同目标人群转移。”“加强对农村人口发展规律和乡村变迁趋势研究,在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时增强前瞻性和针对性。”……边走访边研究边思考,委员们对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高质量建言助力乡村建设

协商座谈,发言质量是会议成效的重要保障。

“在口头发言的遴选中,有的委员参加了多次相关调研,对地方有关情况非常熟悉。有的委员本身就熟悉相关政策,比较容易从宏观上说清情况讲透问题。有的委员长期工作在乡村建设一线,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加侧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办公室有关同志的介绍,最终遴选出的11篇口头发言各有侧重、视角不同,但都着眼于统筹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布局优化,深深凝结了委员智慧与心血。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民航组织前任秘书长柳芳来自航空领域,作为调研组成员,她发现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乡村物流和智慧农业的需求越来越高。“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因地制宜打造基础设施网、低空航路网、服务保障网,将更好发挥对乡村全面振兴的促进作用。”柳芳认为。

据记者了解,因为被选入口头发言,为了夯实发言质量,柳芳还抽出时间对建言内容进行了再一次自主调研,确保发言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条意见建议都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与柳芳不同,发言人中的另一位委员王传喜则是乡村议题的“熟面孔”。作为扎根基层20余年的山东兰陵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深刻了解乡村人与乡村事,这一次,他从铺就乡村致富路出发,谈谈对“四好农村路”规划建设的看法。

物流服务、乡村卫生健康、乡村基层公共文化、乡村教育服务、农村养老服务……经过调研和反复讨论,座谈会口头发言基本涵盖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长期和短期最重要、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既有宏观规划和政策层面的考量、也有具体领域的具体意见建议,切实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凝聚共识。

可以肯定的是,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既要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注重因地制宜,又要与人口变化与趋势相结合,注重统筹协调。随着多措并举持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农民群众一定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4-07-12 本报记者 包松娅 —全国政协“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双周协商座谈会筹备综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762.html 1 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64,76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