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事观察

深化医改 让“家门口”更有“医”靠

——我国加速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19日   第 04 版)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如何增加医疗资源,优化区域城乡布局?

“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这个工作要在‘十四五’期间起步。研究改革的堵点在哪里,结合本地实际继续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深化医改的方向、路径和任务。

为亿万人民提供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让基层群众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中国深化医改的一道必答题。

县乡医院,是守护基层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受医疗资源禀赋不足、技术水平有限等因素制约,往往是“小病县里检查,大病送大医院”。

从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等各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人才、信息化建设等相关领域改革,再到对加强医改典型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关心和重视,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推动建设一批“家底厚实”的公立医院,扶持发展重症、呼吸、感染、急诊、护理、检验等一批重点专科……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

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作出新部署,以深化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工作,进一步解决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瓶颈问题。

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沉”下去,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有效“联”起来!

从开展医联体建设,到推进县域医共体,国家有关部门开出一系列“药方”: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开展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

对口帮扶如何帮到“点”上?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如何助力县级医院“强”起来?百姓健康之盼,变成民生之利,需要有关键之举。

曾经,有患者反映,在县医院孩子拔个喉咙里的鱼刺、额头缝针都被推到北京的医院就诊,发高烧、拍胸片,病重一点的,基本都转诊去大医院。

在总人口约37万人的河北省怀来县,通过两年的帮扶,县医院从昔日的门可罗雀、装备不足,到如今县域内就诊率68.28%,引进北大人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ICU、急诊科等29个专业科室130余位专家入驻接诊。

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这家县级医院两年内完成静脉溶栓89例,胸痛患者救治419例,冠状动脉介入相关手术48例。

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现代化ICU病房;成功开展关节镜微创手术、结肠癌CME等新项目、新技术76项;每月三、四级手术超过100台;对17所乡镇卫生院和275个村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基层医疗人员1100余人次……

这家距离北京市中心100多公里的“小”医院,在帮扶下发生了“蜕变”。惊喜的变化背后,是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的实践创新,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深度融合,也是提升人民健康“获得感”的有效探索。

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信息显示,我国已在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在全国县级层面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支持建设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11000个。全国多地在实践中拓展、丰富三明医改的内涵,因地制宜推广医改新经验。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对我国县域医疗卫生体系的系统重塑。按照指导意见,到2025年底,力争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一项项务实之举、创新之策,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新华社记者 顾天成)

2024-07-19 ——我国加速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081.html 1 深化医改 让“家门口”更有“医”靠 65,08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