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美术

生态自然的礼赞

——常朝晖青绿山水的时代性体现

张嫣格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19日   第 12 版)

在希望的田野上(国画) 常朝晖 作

常朝晖的作品既寄寓了山水怡情的情思,又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他的创作多以新时代的田园风光为主题,描绘乡村田园的静谧、祥和氛围。画面中的山川林木、飞禽走兽皆是生灵,村屋农舍与人物的描绘处于一种自然祥和的状态。他笔下山水多以小青绿着色,呈现一种诗意化的审美意象。

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的色彩观与阴阳五行说有密切关系,有丰富的概括性与象征性,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常朝晖在继承传统色彩观念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他的山水画将“色”与“墨”分开而论,一是不以“复古”为目的,墨画要抓住线稿和墨色的基本功;二是提倡“以情运色”,将感情注入到色彩渲染之中。

常朝晖参加第十三届美展进京展览的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是其代表作,描绘了新时代新农村的美好景象,蕴含了新时代的生态意识与文化气息。画面以水墨勾染与小青绿晕染相结合,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随类赋彩”,呈现出新的视觉图式与语言形式。作品不仅承载了传统山水画怡情悦性的审美功能,更多的是体现了画家内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常朝晖重笔墨之韵,他追求青绿山水的尚简风格,认为“玄色”是造化自然的本质颜色,作品保留了水墨本色,以小青绿为点缀。他以墨韵归纳山石的层叠变化,用浓淡干湿表现物象层次。与中国传统小青绿山水不同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以中国传统水墨观为基础,融入西方的色彩理念。整幅画面不仅运用石青、石绿还原自然山水的意境之美,而且结合山石的结构,施以重彩,诸如赭石、朱红等色彩的晕染,使得画面呈现出鲜亮夺目、气象磅礴之势。常朝晖画中的敷色多有“厚重”“浑整统一”“色墨交融”的效果。画面的山树多运用湿染法,以墨色渲染为主,遂用青绿逐层渲染,最终融为色墨一体。在染色的过程中,他按照山体结构层层晕染,设色是在墨色基础之上进行平涂式的装饰,不影响墨色的表达。

常朝晖非常注重墨稿的严谨度,强调“笔力”的重要性。笔法和皴法均以墨为主,尤其画山林树木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变通,重新建构笔墨与敷色的关系。他在笔墨结构上强调勾勒与轮廓线,突出线条的走向与虚实关系,不断融合皴擦的厚度,尤其体现在山石的表现手法上。画面中的山石以干枯笔略勾勒,追求线条与色彩的巧妙融合。他以“空勾无皴”的创作技法,用墨线勾勒石头、树干、山峦的结构,不刻意添加皴法,用墨色的厚重表现出树干的苍老和厚润。

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时,画家在感知自然万物时达到一种“虚静”的状态,面对自然山川的景色,他更强调“人”的自觉。如宋代郭熙提出的“身即山川而取之”一样,常朝晖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先后几次深入美丽乡村进行生活体验与写生创作,观察乡村自然的景色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他对于田园自然的讴歌,源于儒家文化的生态观念,从田园自然之间寻找一种内在精神生态,体现出一种栖居家园的生态情怀。 (文章为节选)

2024-07-19 张嫣格 ——常朝晖青绿山水的时代性体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118.html 1 生态自然的礼赞 65,118 /enpproperty-->